Translate

显示标签为“双规”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双规”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4年2月11日星期二

财新网 | 中石油和四川系列腐败案:周滨通过数个代理人获利

原标题:周滨的三只“白手套”
中石油和四川系列腐败案中,周滨通过其代理人获得巨额商业利益
【财新网】周道第一期,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白手套。
今天要说的白手套,就是指替别人把“黑钱”漂白,替别人打掩护的人。
那今天我们要说的是谁的白手套,是一个叫周滨的人的白手套。这些白手套都做了一些什么样的事,它都和中石油还有四川的系列腐败案有关。
第一只白手套,拉古娜海滩的黄家。
拉古娜海滩在什么地方呢,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海边,风景非常漂亮。而且在拉古娜海滩的旁边,还有一个专门适合养老的城镇。里面有老年社区,有医院,高尔夫球场,还有什么艺术画廊等等等等。
在这里就生活着一个老爷子,叫黄渝生。他的太太叫詹敏利,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三个字,詹敏利,接下来她会在我们要讲的故事中持续出现。
黄渝生的女儿叫什么呢,叫黄婉。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就跟随爹妈到了美国,先是读高中,后来移居到得克萨斯。在这儿,遇到了后来白手套里面的那只手,周滨。
周滨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1993年,21岁周滨来到德克萨斯,干什么呢,继续学习攻读石油勘探方面的专业。
2000年前后的时候,(周滨和黄婉)两个人回到了国内,在北京定居。就此,围绕着周滨和他的白手套的故事,在中石油系统,频频出手。
第一个公司,2004年的时候,在北京就出现了叫中旭阳光这么一个公司,大股东是谁呢,詹敏利,对就是我们一开始提到,黄渝生的太太,黄婉的妈妈,自然也就是周滨的丈母娘。
中旭阳光这个公司在成立之后做的什么生意呢,首先就是一笔大单。中石油旗下8000多个加油站零售终端的信息化的单子。不要看这8000多的数已经 很大了,而且,它的覆盖面也是非常的惊人。不仅包括中石油的黑龙江公司、吉林公司、辽宁公司、大连公司,还有中石油的北京公司、河北公司、天津公司、山东 公司、浙江公司、上海公司、陕西公司、四川公司。能够一下子渗透到这么多的中石油的分公司,拿下这么多的加油站,可见白手套和里面的那只手周滨果然不一 般。
不过,关于中旭系的故事才是刚刚开始。2013年的8月1号在北京西客站, “中旭系”的实际控制人吴兵被带走了。吴兵这个人在四川非常有名气。他 做了几件事。一个是投资了房地产高速公路项目,另外在北京他从事文化产业,做了什么呢,把我们都觉得非常晦涩非常枯燥的《资本论》做成了话剧。但是,真正 让大家觉得这个人了不得的,是他做的水电站项目,因为他竟然能够从央企的口中夺食。
这个水电站在什么地方,在大渡河。大渡河水电站的开发,按照规划的话,它是归谁做呢,是归五大电力公司之一的国电来做。但就是在这里,吴兵的中旭系 拿下了一个水电站。这个水电站每年的发电量大概是在31亿千瓦时。这是什么概念,四川的发改委给他们的电价怎么定的呢,每度电的价格是0.288元。那么 如果这样算下来的话,这个水电站每年卖电的收入是9个亿。想一想,9个亿,每天从大渡河那里流过的水,那真的就不是水那是钱呢。但是,这么令人眼红的生 意,却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
让我们来看看吴兵为什么能够拿下来。你如果看看它这个水电站投资公司的话,三个股东,第一个股东,吴兵的中旭投资,第二个股东叫四川天蕴,第三个股东叫四川天丰。股东名单上,三个字,詹敏利。依然是黄婉的妈妈,周滨的丈母娘。
如果说拉古娜海滩的黄家,他做周滨的白手套,他们是亲戚关系,那我们接下来说的第三只白手套米晓东和周滨又是什么关系呢?
民间有个说法四大铁,一同扛过枪的,一起同过窗的。米晓东和周滨他俩就都是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而且,据米晓东给别人讲,他和周滨曾经是上下铺,关系当然就是非常的铁。
大学毕业后,米晓东先是去了中海油,再后来在2006年的时候米晓东到了北京,开始和周滨合伙做生意。
后来米晓东就到了陕西西安,是因为陕西西安是中石油长庆油田的总部所在地。在这儿做的是什么生意呢?做的是石油地块的买卖生意。卖给了谁,卖给了一个叫王乐天的人。
王乐天这个人,人家称他叫东北石油大亨。早在1994年的时候,他就在中石油的吉林,拿到了低价地块。当时油价比较低,拿到这样的地块也可以理解。非常让人觉得神奇的是,在2008年的时候,油价已经开始飙涨。
就是2007年年初的时候,一桶油60美元,到了2007年年底的时候,已经涨到100美元,这个时候,谁能拿到地,谁就等于数钱。这个时候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王乐天还能拿到油田的地,大家都觉得,这个人神通广大。
但实际上,神通广大的不是王乐天。因为王乐天他是通过买了一个公司,叫陕西德淦。他买到的这些油田的地块,都是这个公司里面的资产。而这个公司是谁的,它的大股东又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那个人,三个字,詹敏利。
米晓东就在陕西这块打理周滨油田买卖的业务。他们在陕西德淦这个公司成立之后,花了千万元拿到批文,就有了这样一些油区的地块。然后就要倒手。先是 找到了一个国企的上市公司,国企上市公司拿到地一看,地也一般,然后一看报价是3.8亿,就说算了,那我们不要了。再后来,有一次米晓东在生意上就碰到了 王乐天,就把他们手里的这些地块拿给王乐天的团队看。王乐天的团队一看,油品质量一般,而且价格也不低。为什么说价格不低,因为这个时候米晓东的报价已经 从3.8亿到了5亿。但是最后王乐天他们做了一个衡量,尽管这个地这个油区不是很富,但是自己现在的油区储备比较少,还是接下来吧。就这样,拿到这个项目 批文,花了千万元,然后一倒手,5个亿。这真是一个大生意。
不过关于周滨的白手套的生意就这么结束了吗?没有。在2013年的8月份开始,围绕着中石油和四川系列腐败案的反腐工作已经开始了。从四川省委副书 记李春城还有中石油的好几个高管,包括中石油前董事长都开始落马接受调查。这个调查还在进行过程当中,或许,真的会有“大老虎”落网。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 http://goo.gl/qjsXtW

2013年12月5日星期四

博讯 | 中共二号专案收网 周永康夫妻遭正式软禁

博讯获得来自北京的可靠消息透露,代号为中共中央「二号专案」前中共政治局常委、前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涉嫌重大违法违纪案件,12月1日由中共总 书记习近平拍板正式收网,七名政治局常委以投票方式表决,一致同意对周永康採取进一步特别措施,限制自由,以便进一步开展调查。周永康涉嫌谋杀、计划刺杀 国家领导人的政变,以及巨大的腐败。
12月1日傍晚,中办主任栗战书在中央警衞局特别小组陪同下,亲赴周永康在中南海的住处宣佈有关决定。据悉,周永康虽对自己的前途早有预感,但听毕栗战书宣读后,仍然承受不住巨大打击,瘫倒在地,被人架上床。
北京消息透露,周永康案件在中纪委的档案中代号为「二号专案组」,中共十八大后正式立案,二号专案组由中委书纪山王岐山总管,新任公安部副部长傅政华具体负责,从湖北、北京抽调近500名干警,避开周永康曾长期主管的公安武警系统。
消息指,自12月1日傍晚,周永康和比周小20多岁的周妻贾晓烨被重兵把守,软禁在住处,在家中24小时被人盯着。周妻贾晓烨据信参与了多起周永康 的贪腐案。周永康的秘书谭红和他的司机、家中的保镖等,都在同日晚上被带走。据悉对周永康的处理将彷照薄熙来模式:先软禁,等正式调查报告完成后向党内传 达,之后周将被依法审判。
更为严重的是,专案组经调查,确认周永康曾与薄熙来串谋,推翻中共十七大已确定由习近平在十八大接班任总书记、李克强任总理的决定,在十八时推薄入常委,然后再发动中南海政变,刺杀习近平,由薄熙来做总书记。
北京消息形容,随着调查深入,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周的问题严重程度是中共历史上所罕见,针对周永康的行动显示习近平和他的新班子有反腐败的决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周的问题不但超出法律底线,甚至超出人之常伦。
对于谋杀的指控,周永康可能对其前妻之死负直接责任。海外一直传周在四川任书记时,与当时是中央电视台记者的贾晓烨勾搭,为娶贾为妻,周永康不惜设计车祸,谋杀了妻子。
周永康在中南海多年,已建立了「周家党」,由腐败的官员组成,他们来自中央和地方、公安、武警和国有央企。
北京消息形容,对周永康的调查部分结果在党内高层领导中传阅后,有退休的前常委说:周永康在台上十多年,在其势力范围内成为一个中国共产党有史以来最大的黑帮、罪犯和有组织犯罪的头目。「如果他不被拿下和严惩,我们党将无望再取得人民的信任。」
消息人士表示,周永康曾极力要推翻党中央选举习近平为新领导人的决议,因为他想通过推薄熙来「登基」而「窃国」,那样他成为事实上的慈禧——太上皇 来垂帘听政,薄熙来只是他的傀儡。那样他可以继续掩盖他的罪行和腐败,继续窃国为己有。他真正的意图是要取代江、胡使自己成为中国的太上皇。这和他的个性 和以前的表现一致,自从他成为辽河油田的主管后,他就被人称为「百鸡王」,也被称为黑社会老大。
据悉。周永康的两个儿子之一周滨也被采取措施,收柙调查。《博讯》杂志报道披露,周永康的次子因为周杀妻的事件,一直不与周来往,在此番对周永康的调查中,未被牵涉。

文章来源: http://goo.gl/uLmRjH

2013年6月20日星期四

纪律与法律之间的“双规”

5月27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颁布,构成了第一部正式、公开的党内“立法法”。“双规”的制度性规定主要以党内法规的形式体现,这两部法规的出台,或是“双规”走向法治化的前奏。
作者:本刊记者叶竹盛 来源:南风窗 日期:2013-06-10
“双规”的复杂面目   
多年以后回顾中国的反腐史,“双规”一定是一个关键词。这个词进入公众视野主要有两种场合:一是有关部门宣布某官员“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 调查”,这往往意味着一个官员政治生涯的结束、囚狱的开始,这种情况常常会引来公众一片“欢欣鼓舞”;二是每当“双规”中的官员因各种原因丧命,官员家 属、学者、律师便会提出百般质疑,而公众的心态则往往在“活该”和“无视”之间摇摆。
  近期,“双规”也正是以这种两种舆论反响截然相反的方式,分别因“刘铁男案”和“於其一案”进入公众视野。去年底,媒体人罗昌平在微博上实名举 报原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涉嫌贪腐,在公众经过近半年的等待和各种揣测之后,“双规”消息正式发布。接踵而来的是,公众为“打老虎”的 反腐势头没有减弱而“欢呼”,罗昌平传奇般的微博实名举报“历程”也被媒体细细盘点。
  今年4月份,温州市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於其一在“双规”期间猝死,一说是“洗澡期间摔倒”身亡,一说是“溺水死亡”。家属发现於其一身上存在“大面积损伤”。事后,当地市委成立专案组对事件进行调查。
  “双规”在制度上的定义是1990年国务院颁布的《行政监察条例》中所规定的监察机关在案件调查中有权“责令有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就检 查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双规”在正式文件中也称作“两规”。1997年,《行政检察法》通过,将原条例中“规定”改为“指定”,因此有了 “两指”的说法。1993年,中纪委和监察部合署办公,因此在实践中,一般很难区分“双规”和“两指”。
  “双规”在一系列反腐大案中,发挥了显著成效,陈希同、胡长青、成克杰、陈良宇等案都在“双规”这一“反腐利器”之下,迎刃而解。
  在中纪委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看来,“双规”是当下反腐败斗争所需要的,是为了适应目前中国严峻的反腐形势而创造的一种“举世无双”的反腐战术, “没有比‘两规’更厉害的做法了”。李永忠曾在地方当纪检监察室主任8年,大约一两成的案件动用“双规”手段,查办的所有案件“均告破”。
  一方面是“反腐利器”,一方面是“致命黑洞”。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双规”便笼罩着神秘的面纱,以复杂的面目示人。
  “反腐利器”的铸成
  那么,区别于司法程序的“双规”是如何发挥反腐奇效的呢?这首先与“双规”隐秘的办案地点有关。
  1998年,中纪委、监察部《关于纪检监察机关依法采用“两指”“两规”措施若干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双规”场所不能设置在司法机关的办公、 羁押场所和行政部门的收容遣送场所,且不能修建用于“两指”和“双规”的专门场所。2001年,中纪委再次下发文件,要求“双规”地点“必须选在能够确保 安全的地方,一般应选在具有安全防范条件的平房或者楼房的一层”。
  据介绍,酒店、招待所、军事基地,甚至是普通民居都可能成为“双规”场所。《南风窗》记者询问过多名刑事律师,他们所代理的官员贪腐案件的被告人,大多在特定的酒店或招待所房间里接受“双规”。
  中央党校教授林喆曾参观过地方纪委一处“双规点”,据她介绍,“双规点”的布置类似酒店的标准间,只是房间内的所有尖锐处都用橡皮包裹起来,防 止意外发生。人民网曾刊登了一组由探访过中纪委设在大山深处的一处“办案基地”的人士拍摄的照片,显示该守卫森严的基地配备有询问室、心理测试室和侦查指 挥室。
  “双规”的第二个特点是纪委办案小组和司法机关相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主要是因为大多小组成员是临时从不同的单位抽调的,相互之间大多原本不相熟,因此排除了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干扰。
  中纪委《关于进一步规范使用“两规”措施的通知》中规定:“陪护人员从党的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工作人员中挑选,也可商请有关国家机构选派。对陪 护人员要认真培训,明确责任,严格纪律。”曾有媒体报道称,“每‘双规’一人,少说有6~9人分早中晚3班24小时全程陪护,夜间陪护不能睡觉。”
  一位不愿具名的纪委工作人员告诉《南风窗》记者,如果严格按照规定,“双规”时限不能超过案件调查时限,也不能使用刑讯逼供等手段,并且应当保 持一定的公开性,即“24小时通知”等规定,那么“双规”实际上和目前法律规定的检察机关所能使用的手段相差不大,因此效果也应当差不多。但是为什么“双 规”仍然未被放弃使用呢?该人员分析,一是“双规”相对司法手段具有更高的隐秘性,即使其间动用了“非常规”手段,也很难发现和追究。更重要的是,“检察 机关办案的话在有些东西的度上很难把握得住”。
  李永忠向《南风窗》记者总结了“双规”之所以具有很大震慑力的原因。他根据自己办案经验和研究结果总结出了“双规”的一个道理和三大定律。一个 道理就是,贪腐群体因为经济利益结合在一起,但是对他们而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三大定律,一是“马桶定律”,官员被带离权位,相当于屁 股离开马桶,臭味就会立刻散发出来,犯罪迹象随之呈现;二是“树倒猢狲散定律”,被“双规”官员与其他涉案人员相互孤立后,“猢狲”们就会惊慌失措,很容 易各个击破;三是“信息不对称定律”,“双规”后,官员和外界失去联系,贪腐的攻守同盟就自动瓦解。
  “双规”的威力足以让每个官员闻之色变,这一点甚至被用以敲诈官员。2009年3月,重庆某区一名局长被3名无业游民假扮的“纪委人员”以“双 规”名义带到酒店房间“审讯”。“假双规”期间,该局长对罪行和盘托出,还交出了随身携带的银行卡和密码。无独有偶,2010年5月,安徽全椒县某局局长 同样被假扮的“纪委人员”以调查的名义带走,在案发40多个小时后被警方成功解救。据媒体报道,该局长被带走时“表现顺从”。
  前述隐秘的办案地点和独立的办案小组这两大“双规”战术,以及纪委工作组更善于把握“有些东西”的特点,是李永忠所总结出来的三大定律发挥作用的基础。这些特色使得“双规”成为了“反腐利器”,但其中却也埋下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与法治接轨 
        清华大学廉政研究室主任程文浩去年11月份曾参与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主持的反腐专家座谈会。程文浩认为,从反腐败斗争的现实需要来看,“双规”确有一定的必 要性。然而,大部分学者同时也认为,“双规”应当与法治接轨,并在司法制度成熟之后,放弃这项过渡性的措施。李永忠虽然赞同“双规”的实用性,同时却也认 为,“双规”在制度上“不是和法律没有冲突”,应当慎用、少用,直至条件成熟时不用。
  目前, “双规”在制度上的确定性逐渐加强,法治因素增多,例如中纪委2001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使用“两规”措施的通知》中规定,在使用“两规”措施中, 因违反规定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者有逼供、诱供、体罚等情形的,或者无权使用而使用“两规”措施的,应严肃追究直接责任者的责任。此外,2005 年中纪委“7号文”也明确规定,“双规”中要保障调查对象的权利,包括申辩权、申诉权、人身权、知情权和财产权。然而在实践中,就像“於其一案”一样, “双规”仍然存在不少未能与法治接轨的情形。
  2005年3月,河北省国资委纪委“双规”了原河北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梁云才等人。“双规”期间,纪委从河北省国资委下属公司抽调的 3名办案人员多次殴打梁云才,导致后者死亡。饶有意味的是,3名抽调人员中,除一人是国企保卫科民警外,其余二人分别是没有办案经验和资历的武装部干事和 “临时工”司机。
  “梁云才案”的媒体报道中引用了该案《起诉意见书》的记载:“看护人员以(梁云才)坐姿不正,不符合要求”、“态度不老实,不老实交待问题”为由,多 次殴打梁云才。其中,“左书平(即前述民警)用墩布把儿抽打梁云才的后背,将棍子打折,用凳子猛击梁云才的后背、肋部,造成梁胸部多处骨折,胸部、双臂、 双腿广泛性皮下组织、肌肉出血,致使梁云才因大面积软组织损伤、出血所致出血性休克合并创伤性休克”。
  事后,3人以故意伤害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15年有期徒刑和10年有期徒刑。此外,另有两名参与办案的纪检人员因“明知看管人员殴打,却不加制止”而被判玩忽职守罪,分别是有期徒刑7年和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
  “梁云才案”的判决结果表明,“双规”并非司法过程,否则适用的罪名应该是“刑讯逼供罪”。刑法学教授徐松林告诉《南风窗》,适用故意伤害罪的是普通 主体,不要求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适用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玩忽职守罪则属于过失犯罪,量刑最高只有7年。相比之下,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或死亡的,依故意伤害 罪和故意杀人罪从重处罚,最高是死刑,但这一罪名只适用于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尽管“梁云才案”中也有民警,但最终依然以针对普通主体的故意伤害罪判刑。
  就在於其一死亡后两周,又有消息传出,河南省三门峡市中院副院长贾九翔在“双规”期间死亡,官方称其死于“突发心脏病”,家属则反驳说贾没有心脏病。 类似的“双规”死亡事件,近年来常见诸报端,大多被认定为意外死亡。《南风窗》记者经过多方查询,发现类似“梁云才案”最终追究“双规”办案人员的案例非 常少见。
 1997年,天津市宝坻县法院法官王晋英被指犯有徇私舞弊罪,先后接受纪委和检察院调查。事后因证据不足,王被释放。释放后,王申请国家赔偿。天津 市第一中级法院在判决书中写道,纪委“是党的组织,不是国家机关,我国《国家赔偿法》规定侵权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因此纪委调查的时间不应计入国家赔偿 的范围。
  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讲师柳建龙提出,虽然国家赔偿的确不适用于“双规”,但是根据《行政诉讼法》对于国家机关“不作为”也应承担责任的规定,法理上仍然可以追究国家监察机关的责任。
  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今年初讲话中表示,“当前反腐要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在李永忠看来,在战术层面上使用“双规”,进行反腐“歼灭战”是治标的需要,但是长期来看,治本只能依靠“制度反腐”,而不是“权力反腐”。
  5月27日,《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颁布,构成了第一部正式、公开的党内“立法法”。根据这两 部法规,包括中纪委在内的党的机关所颁布的党内法规都要通过备案审查,其中一条审查标准是“是否同宪法和法律不一致”。“双规”的制度性规定主要以党内法 规的形式体现,这两部法规的出台,或是“双规”走向法治化的前奏。

http://goo.gl/ZFnny (原文已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