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生活类的禁用词
1. 对有身体伤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独眼龙”、“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等词语。
2. 报道各种事实特别是产品、商品时不使用“最佳”、“最好”、“最著名”等具有强烈评价色彩的词语。
3. 医药报道中不得含有“疗效最佳”、“根治”、“安全预防”、“安全无副作用”等词语,药品报道中不得含有“药到病除”、“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最新技术”、“最高技术”、“最先进制法”、“药之王”、“国家级新药”等词语。
4. 对文艺界人士,不使用“影帝”、“影后”、“巨星”、“天王”等词语,一般可使用“文艺界人士”或“著名演员”、“著名艺术家”等。
5. 对各级领导同志的各种活动报道,不使用“亲自”等形容词。
6. 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通稿中不应使用“哇噻”、“妈的”等俚语、脏话、黑话等。如果在引语中不能不使用这类词语,均应用括号加注,表明其内涵。近年来网络用语中对脏语进行缩略后新造的“SB”、“TMD”、“NB”等,也不得在报道中使用。
二、法律类的禁用词
7. 在新闻稿件中涉及如下对象时不宜公开报道其真实姓名:
(1)犯罪嫌疑人家属;
(2)涉及案件的未成年人;
(3)涉及案件的妇女和儿童;
(4)采用人工受精等辅助生育手段的孕、产妇;
(5)严重传染病患者;
(6)精神病患者;
(7)被暴力胁迫卖淫的妇女;
(8)艾滋病患者;
(9)有吸毒史或被强制戒毒的人员。
涉及这些人时,稿件可使用其真实姓氏加“某”字的指代,如“张某”、“李某”,不宜使用化名。
8. 对刑事案件当事人,在法院宣判有罪之前,不使用“罪犯”,而应使用“犯罪嫌疑人”。
9. 在民事和行政案件中,原告和被告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原告可以起诉,被告也可以反诉。不要使用原告“将某某推上被告席”这样带有主观色彩的句子。
10. 不得使用“某某党委决定给某政府干部行政上撤职、开除等处分”,可使用“某某党委建议给予某某撤职、开除等处分”
11. 不要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称作“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也不要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称作“省人大副主任”。各级人大常委会的委员,不要称作“人大常委”。
12. “村民委员会主任”简称“村主任”,不得称“村长”。村干部不要称作“村官”。
13. 在案件报道中指称“小偷”、“强奸犯”等时,不要使用其社会身份作前缀。如:一个曾经是工人的小偷,不要写成“工人小偷”;一名教授作了案,不要写成“教授罪犯”。
14. 国务院机构中的审计署的正副行政首长称“审计长”、“副审计长”,不要称作“署长”、“副署长”。
15. 各级检察院的“检察长”不要写成“检察院院长”。
三、民族宗教类的禁用词
16. 对各民族,不得使用旧社会流传的带有污辱性的称呼。不能使用“回回”、“蛮子”等,而应使用“回族”等。也不能随意简称,如“蒙古族”不能简称为“蒙族”,“维吾尔族”不能简称为“维族”,“哈萨克族”不能简称为“哈萨”等。
17. 禁用口头语言或专业用语中含有民族名称的污辱性说法,不得使用“蒙古大夫”来指代“庸医”,不得使用“蒙古人”来指代“先天愚型”等。
18. 少数民族支系、部落不能称为民族,只能称为“XX人”。如“摩梭人”“撒尼人”“穿(川)青人”“人”,不能称为“摩梭族”“撒尼族”“穿(川)青族”“族”等。
19. 不要把古代民族名称与后世民族名称混淆,如不能将“高句丽”称为“高丽”,不能将“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等泛称为“突厥族”或“突厥人”。
20. “穆斯林”是伊斯兰教信徒的通称,不能把宗教和民族混为一谈。不能说“回族就是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就是回族”。报道中遇到“阿拉伯人”等提法,不要改称“穆斯林”。
21. 涉及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的报道,不要提“猪肉”。
22. 穆斯林宰牛羊及家禽,只说“宰”,不能写作“杀”。
四、涉及我领土、主权和港澳台的禁用词
23. 香港、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在任何文字、地图、图表中都要特别注意不要将其称作“国家”。尤其是多个国家和地区名称连用时,应格外注意不要漏写“(国家)和地区”字样。
24. 对
台湾当局“政权”系统和其他机构的名称,无法回避时应加引号,如台湾“立法院”、“行政院”、“监察院”、“选委会”、“行政院主计处”等。不得出现“中
央”、“国立”、“中华台北”等字样,如不得不出现时应加引号,如台湾“中央银行”等。台湾“行政院长”、“立法委员”等均应加引号表述。台湾“清华大
学”、“故宫博物院”等也应加引号。严禁用“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称呼台湾地区领导人,即使加注引号也不得使用。
25. 对台湾地区施行的所谓“法律”,应表述为“台湾地区的有关规定”。涉及对台法律事务,一律不使用“文书验证”、“司法协助”、“引渡”等国际法上的用语。
26. 不得将海峡两岸和香港并称为“两岸三地”。
27. 不得说“港澳台游客来华旅游”,而应称“港澳台游客来大陆(或:内地)旅游”。
28. “台湾”与“祖国大陆(或‘大陆’)”为对应概念,“香港、澳门”与“内地”为对应概念,不得弄混。
29. 不得将台湾、香港、澳门与中国并列提及,如“中港”、“中台”、“中澳”等。可以使用“内地与香港”、“大陆与台湾”或“京港”、“沪港”、“闽台”等。
30. “台湾独立”或“台独”必须加引号使用。
31. 台湾的一些社会团体如“中华道教文化团体联合会”、“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等有“中国”、“中华”字样者,应加引号表述。
32. 不得将台湾称为“福摩萨”。如报道中需要转述时,一定要加引号。
33. 南沙群岛不得称为“斯普拉特利群岛”。
34. 钓鱼岛不得称为“尖阁群岛”。
35. 严禁将新疆称为“东突厥斯坦”。
五、国际关系类禁用词
36. 不得使用“北朝鲜(英文North Korea)”来称呼“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可直接使用简称“朝鲜”。英文应使用“the Democratic People’sRepublic of Korea”或使用缩写“DPRK”。
37. 有
的国际组织的成员中,既包括一些既有国家,也包括一些地区。在涉及此类国际组织时,不得使用“成员国”,而应使用“成员”或“成员方”,如不能使用“世界
贸易组织成员国”、“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而应使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方”(英
文用members)。
38. 不使用“穆斯林国家”或“穆斯林世界”,而要用“伊斯兰国家”或“伊斯兰世界”。
39. 在达尔富尔报道中不使用“阿拉伯民兵”,而应使用“武装民兵”或“部族武装”。
40. 在报道社会犯罪和武装冲突时,一般不要刻意突出犯罪嫌疑人和冲突参与者的肤色、种族和性别特征。比如,在报道中应回避“黑人歹徒”的提法,可直接使用“歹徒”。
41. 公开报道不要使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等说法。可用“宗教激进主义(激进派、激进组织)”替代。如回避不了而必须使用时,可使用“伊斯兰激进组织(分子)”,但不要用“激进伊斯兰组织(分子)”。
42. 不要使用“十字军”等说法。
43. 人质报道中不使用“斩首”,可用中性词语为“人质被砍头杀害”。
44. 对国际战争中双方的战斗人员死亡的报道,不要使用“击毙”等词语,可使用“打死”等词语。
45. 不要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称“黑非洲”,而应称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
文章来源: http://goo.gl/diz9tg
Translate
2014年7月31日星期四
2014年6月18日星期三
“汉芯”造假事件调查手记
杨琳桦

昨天下午,去我服务的报社《21世纪经济报道》办了最后的离职手续;接着和一个朋友去久光大吃了一顿。昨晚整理书柜,又翻到韦伯在《论新闻工作者》里的一段话:
“新闻记者的生涯,不管从哪个方面说,都是一场彻底的赌博,他所处的条件,以一种其他情况下十分罕见的方式,考验着他内心的安定自信。职业生涯中经常遇到的艰辛,还不是最糟的事情。”
我能想起来的都是幸运。尤其幸运:在这个中国最好的媒体平台之一认识了很多才华横溢、个性迥异的家伙,尽管我关系最好的那些,大部分已经先于我离开,踏入人生的新阶段。
今天要去杭州一趟。我把当年给南方报业内部刊物《南方传媒研究》写的一个记者手记找了出来。它部分记述了2006年历时半年“汉芯造假案”背后的调查过程。
这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奇案。首先,这系列报道已不是事件性新闻报道,在局势随时可能变化情况下,新闻报道本身可能带来力量博弈的变化,从而影响形势的 发展变化;其次,没有任何一个新闻媒体可以充当技术真伪的鉴定者,在这条道路受阻后,从财务商业信息着手成为推进整个调查的重要一环。
原谅当时我还有很多其它稿子要写。以下记者手记只记述了部分调查过程,甚至今天回过头去看,是很肤浅的一些部分。但即使这样,我也听到了历史车轮隆隆的声音。
感谢在贵报工作的九年时光。
▁▁▁▁▁▁▁▁▁
“十面埋伏过,孤独感不赤裸”
2006年第一案
1月17日,当清华大学的BBS曝出“汉芯造假传闻”时(举报人称,所谓“汉芯一号”是陈进雇佣民工将从美国购回的MOTO芯片表面的字样磨掉随后加上“汉芯”标识),中国距离“哗然” 尚远。
“汉芯一号”涉嫌造假人、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负责人陈进对此“否认”的口气相当坚决,我也轻松地和他相约,将采访他“辟谣”的时间定在1月21日下午。
但此后两天,我的多个电话被他以各种理由拒绝。与陈进的微妙转变不同,网络举报人渴望信息公开,然在其有生命安全隐患的时刻,造成我们之间最大的距离仍是:个人对媒体的信任感。
从1月22日下午开始,举报人始终未接我手机,直到当日晚上11时,我的手机出现回复,他们的短信仍语气狐疑:“如果我告诉你,你敢写么?”
在进入事件的门口,当一方“缺席”,那么与之搏弈的另一方是无论如何必须抓住的线索,因为这是深入事件的唯一可能。也就在这个时间,《21世纪经济报道》IT版面负责人丁秀洪给我打来电话。在听我说完情况后,他向我要了举报人的手机。
半小时后,丁秀洪来电:“今天晚上采访。”为最大程度地争取举报人的信任,我决定用手机采访,但这使录音显得十分困难。
“我们的通话是被监听的。”在一开始,举报人告诉我:“谈话必须尽量简洁。”1月23日凌晨1时,结束采访后,我表示希望能与他见面:
因为从当时掌握的情况看,即使有举报内容,但从法律角度都不能作为证据,如果能拿到书面资料,在保证“证据”的同时,也能尽可能弱化媒体报道的风险。但举报人沉默片刻,仅回答说:“我先看到报纸再说吧。”
动笔的同时,我心里十分沉重,因为如果事情属于诽谤,一个举报人能把“造假”描述得如此详细和具体是相当让人匪夷所思的。
1月23日,陈进的手机转为无人接听。23日中午,已初步做完稿子的我来到交大微电子学院,希望能遇到陈进,但与《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王如晨一起被陈进的助手栾先生礼貌地挡在其外,并被告知:“年初开学后,交大会为此做一次公开反驳的新闻发布会。”
当日下午3时,我听到《第一财经日报》和《东方早报》封杀“汉芯报道”的消息,想起22日听到《每日经济新闻》已被“封杀”。至此,陈进态度转变的原因已值得怀疑,我也开始真正意识到这个事情并非如想象中简单。
“深喉”现身与“未名空间”
1月24日,因为接到国务院网络监管单位通知:包括新浪、搜狐、TOM等国内网站同时删除了“汉芯”举报内容,并禁止转载任何其它媒体关于汉芯涉嫌造假一事的调查和报道。
同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篇“汉芯报道”《“汉芯一号”造假传闻调查》出炉,但鲜见网络转载,我在自己的博客贴出了报道,朋友Keso看到后,也在IT界颇有名气的网媒“Donews”上进行了转载。
与此同时,举报人终于同意见面。1月24日凌晨,我来到电话中约好的地点,对方在白色车中向我示意,为保证安全和隐秘,我们每谈话20分钟,车就往前行驶一段路。
这或许是举报人最为危险的一段时间,因为局势尚未明朗,而信息发布的渠道正在被堵塞,因此谈判中最关键的是——必须让他明白,与尚未被封杀的主流媒体保持密切接触,是保证其生命安全的重要方式,而时至2006年春节,这是任何新闻最容易被冲淡和被公众遗忘的时间。
交流的两小时,举报人不时接电话,我尝试偷偷在口袋里打开录音笔,但被他机警地阻止了。令人失望的是,除了可以摄影和记录一份资料的文字内容外,他同样对是否能提供这份书面“证据”犹豫不决。
我不知道这是否是我与他见面的唯一一次机会,为了增加说服力,我偷偷给丁秀洪和《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站的编委王云帆发了短信,他们在第一时间与举报人通了电话,举报人最终把这份材料递到了我手里。
1月25日,第二篇“汉芯报道”《夜会“神秘人”》出炉,这是2006年春节前《21世纪经济报道》的最后一期报纸。
至此,事情的关键落在这份“证据”中提到的ENSOC公司身份上,因为举报人说这是陈进个人在美国注册的皮包公司,陈进通过ENSOC进行“左右手交易”,让资金流入了自己口袋,但怎样证明它呢?
“曾十面埋伏过,孤独感不赤裸”,互联网的应用此时起到了巨大作用。
我也是跑互联网的记者,所以第一个想到的是去Google Maps查询ENSOC公司地址,很快发现这是一片居民住宅,情况与举报人提供的信息相符。但我担心Google Maps会存在系统更新问题,那么如何证实这一信息?
我再次陷入了困顿,互联网上不仅没有这个“高科技”公司的任何营销信息(本身十分可疑),而即使如雅虎的“Yellow Page”也无法查出ENSOC的电话号码。
我在美国的表姐向我提议可以去“未名空间”求助,我想起以前朋友曾和我言,这个海外留学生的集中地潜藏了许多“技术怪人”。因为有人在“未名空间”抱怨了老婆一句,就有其它人将其姓名、地址、工作单位及其爱人名字、工作单位,甚至是其前女友的照片全部罗列。
那么,这正说明“未名空间”就是我要的地方。我深信,任何一个人在有限的时间进行深入调查,能量也是有限的,这也再一次证明了第二代互联网的精华在于“分享”:如果你能接受这个前提,就可能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帮助。
于是,我在发布求助信息的同时留下了即时通讯工具Msn、Skype和Google talk,我希望留学生能帮我拍一张这个地址是私人住宅的照片,但结果远远超越了我的期望。新年伊始,大量留学生向我提供了类似中国“114”的美国 “411”号码网,甚至帮我找出了陈进导师 Jacob Abraham 的联系方式。
与此同时,关于陈进是否具备在DSP设计领域的能力?除了在官方网站寻找陈进的个人信息外,我开始用 Google 的 Blog 搜索收集他个人的求学经历和业内人士对他能力的讨论和观点,包括陈进在美国的博士论文地址,而这一篇论文正说明了陈进的求学方向在测试(test),而非 DSP 设计。
2月16日晚6时,我与举报人进行了第二次见面,和我一起去的还有本报上海站的编委王云帆。举报人告诉我们,国务院调查组已飞临上海,他们正在协助调查,并称:“调查组内部已基本确认‘汉芯一号’造假属实”。
当日晚8时,我来到调查组下榻的“富豪环球东亚”酒店,前台证实确有一批由上海市政府统一安排、从北京过来的专家。
2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的第三篇“汉芯报道”——《陈进与jin chen的对敲游戏》出炉,文章罗列和质疑了陈进的能量以及ENSOC的相关信息,如该公司地址是陈进在美国读书时其师弟Robin Liu的私人住宅等。
2月19日,我意外发现我的博客当日浏览量已超过5000,原来“未名空间”贴出了我博客的URL,并从我博客搜集和转载了我从开始涉入这个题目的调查和报道的所有心路历程。
这是互联网“天下大同”梦想的后遗症,如果你从分享中获益,那么你也必须接受灾难,和我报道一起暴露的是我的私人信息。但事已至此,我就在博客上添加了私人联系方式,希望能取得更多线索。
很快,这个博客地址被贴到“天涯”,然后被各个博客者像大饼一样互相贴。此后,我的博客和即时通讯工具出现了千奇百怪的人:有的是来骂我,有的是行业中人(感谢他们此后为我提供的IC技术支持),还有的是关心母校的交大学生。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报道的深入,一些真正与“汉芯”有涉的核心人士也成为了我MSN的“神秘人士”。
陈进的策略
2月24日早上10时,我在家里接到了一个重要电话,对方言:“陈进23日已秘密飞往深圳。”丁秀洪和王云帆的第一反应是——“立刻求证、然后先发一个短稿。”
但按照陈进住酒店的习惯,我们的搜索无果。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证实他已飞往深圳?只有航班记录。
24日下午,我开始想尽办法查询2月23日到24日之间飞往深圳的所有航班。终于,在上航获得一个信息,一位叫“陈进”的人在23日下午4时 10分飞往深圳,但订票并不通过上航,而是通过一个售票中心走的。
这时的问题是,必须证明此人就是交大的陈进,但售票中心的接线员拒绝提供客人的私人信息。
世界充满了戏剧性,当我决定再打电话直接告诉对方我是记者并在追踪 “汉芯一号”时,售票中心的一位接线员对我说,他看过报道,也十分希望帮忙,但表示,这个客人没有提供身份证号码,而我可以做的就是再给他们下面的一个售票分支打电话,因为那个地方是直接出票的地方。
当我与接电话的人周旋了10分钟后,对方突然冒出一句:”上海交大是我们的老客户,售票没有记录身份证十分正常。”
同时,陈进助手栾先生表示,陈进仍在上班,但24日没来。此前,我已从陈进身边人士获悉,陈进平时只见领导,客户之间的事情由专门团队负责,因此陈进公干可能性很小。
另外,我们从秘密的官方渠道已获知,陈进已被限制出境,但常识告诉我们,假设其通过深圳走香港,护照并不会成为困难。
此时是24日下午3时,我告诉丁秀洪已确认陈进飞深圳,但不能排除陈进是为私人原因。丁秀洪说,也许我们应该兵行险招,以前写陈进过去,现在追问他最新行踪,希望能激将其出来说话。
与此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的第四篇“汉芯报道”——《陈进被限制出境?》出炉。我也未曾想到的是,丁秀洪的想法取得了引证,陈进很快通过中间人与本报北京站取得联系,表示希望能安排采访,但具体时间,言等其电话。
这无疑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从新闻完整性角度,自不必说;而在面对面的对话中,陈进将如何针对细节一一作答?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想到一个问题,为何陈进这时候愿意出来说话?形势是否在发生变化?此时,通过陈进手机已能联系到他。
2月25日晚,我MSN上的神秘人士告诉我,26日早上陈进将出现在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搬迁仪式上(陈进是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CEO)。此时,同事左志坚和姚峰加入调查行列。
3月2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五篇“汉芯报道”——《陈进的私人档案》刊发,事情再次发生改变,一边是陈进再无与我们联系的消息,而他的手机再度恢复沉默。
至此,我们仍不明白究竟是陈进一贯的性格又试探了我们一次,还是形势再次发生变化。但我感触最深的是,自己也犹如亲历故事会,新的矛盾和线索不断出 现。而这一系列报道已不是一个事件性新闻报道,在局势随时可能变化的情况下,新闻报道本身可能带来力量博弈的变化,从而影响形势的发展变化。
寻找“民工”
3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第六篇“汉芯报道”《“汉芯之父”陈进背后的六个公司》出炉。
但形势依然不明朗,考虑到要找一个“不能翻案”的铁证,唯一方式可能就是寻找“磨芯片的民工”。如此看来,此前网易用“戏拟”形式做的大幅报道《寻找民工》是颇有前瞻性的。
但考虑到付出成本和收益很可能非常不匹配,我们内部对这个调查方向也有很多争议。3月5日凌晨,我和左志坚在办公室。突然,左志坚MSN上一位神秘人士告诉左志坚:“确实有必要寻找民工,而‘民工头’原来与陈进关系不错,且‘民工头’和陈进正在打官司。”
上海法院网站显示:2006年3月,闵行区人民法院有一起诉讼,被告为上海汉芯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原告为上海瀚基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3月6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七篇“汉芯”报道《汉芯造假案即将水落石出 神秘工程公司现身》出炉。
3月7日深夜,我、左志坚和姚峰计划在办公室熬通宵,因为打算详细梳理陈进财富游戏并做一个相关稿子。就在此时,一位曾是“汉芯”团队的核心人士表示可以到我们报社来,我们非常激动。
因为核心人士的相关出现,3月9日,《21世纪经济报道》第八篇“汉芯报道”出台《汉芯成员爆料:陈进与台湾芯片公司的秘密交易》。3月12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九篇“汉芯报道”《陈进的财富游戏》出炉。
时已至此,虽然媒体对“汉芯一案”的监督已经起到一定作用,但若以国家最终公布的结论为标准,事情还远未结束。
有个问题始终困扰我们,即据陈进身边的多位人士称,陈进在回国前确实想成就一番大事。但为何他在如此短促的时间内选择了另一条“成功”捷径,中国的科研环境如何为他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以及为何谎言迟迟不能揭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PS:调查历时半年后,国家发布新闻稿鉴定“汉芯”造假属实。
文章来源:
昨天下午,去我服务的报社《21世纪经济报道》办了最后的离职手续;接着和一个朋友去久光大吃了一顿。昨晚整理书柜,又翻到韦伯在《论新闻工作者》里的一段话:
“新闻记者的生涯,不管从哪个方面说,都是一场彻底的赌博,他所处的条件,以一种其他情况下十分罕见的方式,考验着他内心的安定自信。职业生涯中经常遇到的艰辛,还不是最糟的事情。”
我能想起来的都是幸运。尤其幸运:在这个中国最好的媒体平台之一认识了很多才华横溢、个性迥异的家伙,尽管我关系最好的那些,大部分已经先于我离开,踏入人生的新阶段。
今天要去杭州一趟。我把当年给南方报业内部刊物《南方传媒研究》写的一个记者手记找了出来。它部分记述了2006年历时半年“汉芯造假案”背后的调查过程。
这是一个百年难遇的奇案。首先,这系列报道已不是事件性新闻报道,在局势随时可能变化情况下,新闻报道本身可能带来力量博弈的变化,从而影响形势的 发展变化;其次,没有任何一个新闻媒体可以充当技术真伪的鉴定者,在这条道路受阻后,从财务商业信息着手成为推进整个调查的重要一环。
原谅当时我还有很多其它稿子要写。以下记者手记只记述了部分调查过程,甚至今天回过头去看,是很肤浅的一些部分。但即使这样,我也听到了历史车轮隆隆的声音。
感谢在贵报工作的九年时光。
▁▁▁▁▁▁▁▁▁
“十面埋伏过,孤独感不赤裸”
2006年第一案
1月17日,当清华大学的BBS曝出“汉芯造假传闻”时(举报人称,所谓“汉芯一号”是陈进雇佣民工将从美国购回的MOTO芯片表面的字样磨掉随后加上“汉芯”标识),中国距离“哗然” 尚远。
“汉芯一号”涉嫌造假人、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负责人陈进对此“否认”的口气相当坚决,我也轻松地和他相约,将采访他“辟谣”的时间定在1月21日下午。
但此后两天,我的多个电话被他以各种理由拒绝。与陈进的微妙转变不同,网络举报人渴望信息公开,然在其有生命安全隐患的时刻,造成我们之间最大的距离仍是:个人对媒体的信任感。
从1月22日下午开始,举报人始终未接我手机,直到当日晚上11时,我的手机出现回复,他们的短信仍语气狐疑:“如果我告诉你,你敢写么?”
在进入事件的门口,当一方“缺席”,那么与之搏弈的另一方是无论如何必须抓住的线索,因为这是深入事件的唯一可能。也就在这个时间,《21世纪经济报道》IT版面负责人丁秀洪给我打来电话。在听我说完情况后,他向我要了举报人的手机。
半小时后,丁秀洪来电:“今天晚上采访。”为最大程度地争取举报人的信任,我决定用手机采访,但这使录音显得十分困难。
“我们的通话是被监听的。”在一开始,举报人告诉我:“谈话必须尽量简洁。”1月23日凌晨1时,结束采访后,我表示希望能与他见面:
因为从当时掌握的情况看,即使有举报内容,但从法律角度都不能作为证据,如果能拿到书面资料,在保证“证据”的同时,也能尽可能弱化媒体报道的风险。但举报人沉默片刻,仅回答说:“我先看到报纸再说吧。”
动笔的同时,我心里十分沉重,因为如果事情属于诽谤,一个举报人能把“造假”描述得如此详细和具体是相当让人匪夷所思的。
1月23日,陈进的手机转为无人接听。23日中午,已初步做完稿子的我来到交大微电子学院,希望能遇到陈进,但与《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王如晨一起被陈进的助手栾先生礼貌地挡在其外,并被告知:“年初开学后,交大会为此做一次公开反驳的新闻发布会。”
当日下午3时,我听到《第一财经日报》和《东方早报》封杀“汉芯报道”的消息,想起22日听到《每日经济新闻》已被“封杀”。至此,陈进态度转变的原因已值得怀疑,我也开始真正意识到这个事情并非如想象中简单。
“深喉”现身与“未名空间”
1月24日,因为接到国务院网络监管单位通知:包括新浪、搜狐、TOM等国内网站同时删除了“汉芯”举报内容,并禁止转载任何其它媒体关于汉芯涉嫌造假一事的调查和报道。
同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篇“汉芯报道”《“汉芯一号”造假传闻调查》出炉,但鲜见网络转载,我在自己的博客贴出了报道,朋友Keso看到后,也在IT界颇有名气的网媒“Donews”上进行了转载。
与此同时,举报人终于同意见面。1月24日凌晨,我来到电话中约好的地点,对方在白色车中向我示意,为保证安全和隐秘,我们每谈话20分钟,车就往前行驶一段路。
这或许是举报人最为危险的一段时间,因为局势尚未明朗,而信息发布的渠道正在被堵塞,因此谈判中最关键的是——必须让他明白,与尚未被封杀的主流媒体保持密切接触,是保证其生命安全的重要方式,而时至2006年春节,这是任何新闻最容易被冲淡和被公众遗忘的时间。
交流的两小时,举报人不时接电话,我尝试偷偷在口袋里打开录音笔,但被他机警地阻止了。令人失望的是,除了可以摄影和记录一份资料的文字内容外,他同样对是否能提供这份书面“证据”犹豫不决。
我不知道这是否是我与他见面的唯一一次机会,为了增加说服力,我偷偷给丁秀洪和《21世纪经济报道》上海站的编委王云帆发了短信,他们在第一时间与举报人通了电话,举报人最终把这份材料递到了我手里。
1月25日,第二篇“汉芯报道”《夜会“神秘人”》出炉,这是2006年春节前《21世纪经济报道》的最后一期报纸。
至此,事情的关键落在这份“证据”中提到的ENSOC公司身份上,因为举报人说这是陈进个人在美国注册的皮包公司,陈进通过ENSOC进行“左右手交易”,让资金流入了自己口袋,但怎样证明它呢?
“曾十面埋伏过,孤独感不赤裸”,互联网的应用此时起到了巨大作用。
我也是跑互联网的记者,所以第一个想到的是去Google Maps查询ENSOC公司地址,很快发现这是一片居民住宅,情况与举报人提供的信息相符。但我担心Google Maps会存在系统更新问题,那么如何证实这一信息?
我再次陷入了困顿,互联网上不仅没有这个“高科技”公司的任何营销信息(本身十分可疑),而即使如雅虎的“Yellow Page”也无法查出ENSOC的电话号码。
我在美国的表姐向我提议可以去“未名空间”求助,我想起以前朋友曾和我言,这个海外留学生的集中地潜藏了许多“技术怪人”。因为有人在“未名空间”抱怨了老婆一句,就有其它人将其姓名、地址、工作单位及其爱人名字、工作单位,甚至是其前女友的照片全部罗列。
那么,这正说明“未名空间”就是我要的地方。我深信,任何一个人在有限的时间进行深入调查,能量也是有限的,这也再一次证明了第二代互联网的精华在于“分享”:如果你能接受这个前提,就可能获得很多意想不到的帮助。
于是,我在发布求助信息的同时留下了即时通讯工具Msn、Skype和Google talk,我希望留学生能帮我拍一张这个地址是私人住宅的照片,但结果远远超越了我的期望。新年伊始,大量留学生向我提供了类似中国“114”的美国 “411”号码网,甚至帮我找出了陈进导师 Jacob Abraham 的联系方式。
与此同时,关于陈进是否具备在DSP设计领域的能力?除了在官方网站寻找陈进的个人信息外,我开始用 Google 的 Blog 搜索收集他个人的求学经历和业内人士对他能力的讨论和观点,包括陈进在美国的博士论文地址,而这一篇论文正说明了陈进的求学方向在测试(test),而非 DSP 设计。
2月16日晚6时,我与举报人进行了第二次见面,和我一起去的还有本报上海站的编委王云帆。举报人告诉我们,国务院调查组已飞临上海,他们正在协助调查,并称:“调查组内部已基本确认‘汉芯一号’造假属实”。
当日晚8时,我来到调查组下榻的“富豪环球东亚”酒店,前台证实确有一批由上海市政府统一安排、从北京过来的专家。
2月18日,《21世纪经济报道》的第三篇“汉芯报道”——《陈进与jin chen的对敲游戏》出炉,文章罗列和质疑了陈进的能量以及ENSOC的相关信息,如该公司地址是陈进在美国读书时其师弟Robin Liu的私人住宅等。
2月19日,我意外发现我的博客当日浏览量已超过5000,原来“未名空间”贴出了我博客的URL,并从我博客搜集和转载了我从开始涉入这个题目的调查和报道的所有心路历程。
这是互联网“天下大同”梦想的后遗症,如果你从分享中获益,那么你也必须接受灾难,和我报道一起暴露的是我的私人信息。但事已至此,我就在博客上添加了私人联系方式,希望能取得更多线索。
很快,这个博客地址被贴到“天涯”,然后被各个博客者像大饼一样互相贴。此后,我的博客和即时通讯工具出现了千奇百怪的人:有的是来骂我,有的是行业中人(感谢他们此后为我提供的IC技术支持),还有的是关心母校的交大学生。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报道的深入,一些真正与“汉芯”有涉的核心人士也成为了我MSN的“神秘人士”。
陈进的策略
2月24日早上10时,我在家里接到了一个重要电话,对方言:“陈进23日已秘密飞往深圳。”丁秀洪和王云帆的第一反应是——“立刻求证、然后先发一个短稿。”
但按照陈进住酒店的习惯,我们的搜索无果。还有什么方式可以证实他已飞往深圳?只有航班记录。
24日下午,我开始想尽办法查询2月23日到24日之间飞往深圳的所有航班。终于,在上航获得一个信息,一位叫“陈进”的人在23日下午4时 10分飞往深圳,但订票并不通过上航,而是通过一个售票中心走的。
这时的问题是,必须证明此人就是交大的陈进,但售票中心的接线员拒绝提供客人的私人信息。
世界充满了戏剧性,当我决定再打电话直接告诉对方我是记者并在追踪 “汉芯一号”时,售票中心的一位接线员对我说,他看过报道,也十分希望帮忙,但表示,这个客人没有提供身份证号码,而我可以做的就是再给他们下面的一个售票分支打电话,因为那个地方是直接出票的地方。
当我与接电话的人周旋了10分钟后,对方突然冒出一句:”上海交大是我们的老客户,售票没有记录身份证十分正常。”
同时,陈进助手栾先生表示,陈进仍在上班,但24日没来。此前,我已从陈进身边人士获悉,陈进平时只见领导,客户之间的事情由专门团队负责,因此陈进公干可能性很小。
另外,我们从秘密的官方渠道已获知,陈进已被限制出境,但常识告诉我们,假设其通过深圳走香港,护照并不会成为困难。
此时是24日下午3时,我告诉丁秀洪已确认陈进飞深圳,但不能排除陈进是为私人原因。丁秀洪说,也许我们应该兵行险招,以前写陈进过去,现在追问他最新行踪,希望能激将其出来说话。
与此同时,《21世纪经济报道》的第四篇“汉芯报道”——《陈进被限制出境?》出炉。我也未曾想到的是,丁秀洪的想法取得了引证,陈进很快通过中间人与本报北京站取得联系,表示希望能安排采访,但具体时间,言等其电话。
这无疑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消息:从新闻完整性角度,自不必说;而在面对面的对话中,陈进将如何针对细节一一作答?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想到一个问题,为何陈进这时候愿意出来说话?形势是否在发生变化?此时,通过陈进手机已能联系到他。
2月25日晚,我MSN上的神秘人士告诉我,26日早上陈进将出现在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的搬迁仪式上(陈进是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CEO)。此时,同事左志坚和姚峰加入调查行列。
3月2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五篇“汉芯报道”——《陈进的私人档案》刊发,事情再次发生改变,一边是陈进再无与我们联系的消息,而他的手机再度恢复沉默。
至此,我们仍不明白究竟是陈进一贯的性格又试探了我们一次,还是形势再次发生变化。但我感触最深的是,自己也犹如亲历故事会,新的矛盾和线索不断出 现。而这一系列报道已不是一个事件性新闻报道,在局势随时可能变化的情况下,新闻报道本身可能带来力量博弈的变化,从而影响形势的发展变化。
寻找“民工”
3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第六篇“汉芯报道”《“汉芯之父”陈进背后的六个公司》出炉。
但形势依然不明朗,考虑到要找一个“不能翻案”的铁证,唯一方式可能就是寻找“磨芯片的民工”。如此看来,此前网易用“戏拟”形式做的大幅报道《寻找民工》是颇有前瞻性的。
但考虑到付出成本和收益很可能非常不匹配,我们内部对这个调查方向也有很多争议。3月5日凌晨,我和左志坚在办公室。突然,左志坚MSN上一位神秘人士告诉左志坚:“确实有必要寻找民工,而‘民工头’原来与陈进关系不错,且‘民工头’和陈进正在打官司。”
上海法院网站显示:2006年3月,闵行区人民法院有一起诉讼,被告为上海汉芯通讯科技有限公司,原告为上海瀚基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3月6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七篇“汉芯”报道《汉芯造假案即将水落石出 神秘工程公司现身》出炉。
3月7日深夜,我、左志坚和姚峰计划在办公室熬通宵,因为打算详细梳理陈进财富游戏并做一个相关稿子。就在此时,一位曾是“汉芯”团队的核心人士表示可以到我们报社来,我们非常激动。
因为核心人士的相关出现,3月9日,《21世纪经济报道》第八篇“汉芯报道”出台《汉芯成员爆料:陈进与台湾芯片公司的秘密交易》。3月12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九篇“汉芯报道”《陈进的财富游戏》出炉。
时已至此,虽然媒体对“汉芯一案”的监督已经起到一定作用,但若以国家最终公布的结论为标准,事情还远未结束。
有个问题始终困扰我们,即据陈进身边的多位人士称,陈进在回国前确实想成就一番大事。但为何他在如此短促的时间内选择了另一条“成功”捷径,中国的科研环境如何为他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以及为何谎言迟迟不能揭穿,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PS:调查历时半年后,国家发布新闻稿鉴定“汉芯”造假属实。
文章来源:
2014年4月18日星期五
彭博新闻社离职编辑披露万达调查报道背后政要
位于纽约的彭博社大楼 |
彭博社的主要营收来自彭博终端的销售,而中国则是彭博的重要市场,2012年6月,彭博发表了一篇关于现任常委家人的调查报道,此后,彭博终端在中国的销售锐减,彭博的网站被屏蔽,彭博的记者签证也遇到麻烦,并被排除出部分的重要发布会。
上述报道后,彭博通讯社的在香港的调查新闻团队根据公开的公司注册文件,继续对围绕着王健林的这些政要股东进行调查,有了许多新的发现。但这篇报道最后被以技术性理由搁置。
去年11月,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几家新闻机构发表文章,援引未具名彭博员工的话称,由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总编温以乐(Matthew Winkler)领导的高级编辑团队担心公司被踢出中国,温以乐(Matthew Winkler)否认了自我审查的指责,并称该报道没有被弃置不用。
参与撰写这篇未发表调查文章的记者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同时也是2012年习家族财富文章的主要作者,在关于前述争议的报道于11月发表后不久,他离开了彭博新闻社。今年1月,他加入了《纽约时报》。
彭博资讯公司(Bloomberg L.P.)是彭博新闻社的母公司,其董事长高逸雅(Peter T. Grauer) 上个星期在香港亚洲协会(Asia Society)谈到了彭博金融终端的中国市场。
他认为彭博新闻社应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根本使命,去提供商业新闻,而不是撰写其他方面的文章,他并没有提及任何具体的报道。“你们都知道,我们有时偏离了这个主题,发表了一些可能需要重新考虑、本应该重新考虑的报道。”
本•理查森(Ben Richardson)在发给一个专注于新闻界变动的英文博客罗蒙内斯克的一封信中说,“我离开彭博的原因是公司对大连这篇报道处理不当,也因为公司在国际新闻界发表了误导性的说明,而且高管贬低了我们这个尽心竭力完成高难度报道的团队。”
对这个过程,他描述说,“毫无疑问,我看到的最终版本被大幅删减,剔除了主要内容,以至于可以被看成一篇有关“一个破产的连锁电影院”的文章,这篇文章在有大量高层人员参加的电话会议上被单方面弃置,在此之前,花了几个月时间撰写文章的记者们都没有机会审核稿件。”
由于保密协议的原因,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和本•理查森(Ben Richardson)不可能在其他媒体或者自己的书中发表这一报道。
理查森发给罗蒙内斯克的电子邮件写道,“在整个过程当中,我们如果讨论这个问题,就会面临法律后果,现在依然如此。这意味着高层可以肆意编造他们自己版本的故事。可以这么说,你在《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看到的报道是公正的总结。”
据知情人士,彭博通讯社的这一团队根据公开的公司注册文件发现,除了许多疑似代表高官的代持者外,目前可以确认的是,一位退休常委的家族也是王健林公司的股东之一。
本•理查森的TWITTER点出了此人的名字,此人是一位曾在福建和北京任职的退休常委。
有美国同行向理查森提出,彭博社是否可以回避敏感的调查报道,尤其在中国这样的庞大的国家中,满足于做普通的财经新闻。
本•理查森通过TWITTER解释说,“问题是,在中国这几乎不可能。当你想报道这个国家最富有的人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的股东中有大人物的亲戚。”
文章来源:http://goo.gl/YCCttV
上述报道后,彭博通讯社的在香港的调查新闻团队根据公开的公司注册文件,继续对围绕着王健林的这些政要股东进行调查,有了许多新的发现。但这篇报道最后被以技术性理由搁置。
去年11月,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几家新闻机构发表文章,援引未具名彭博员工的话称,由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总编温以乐(Matthew Winkler)领导的高级编辑团队担心公司被踢出中国,温以乐(Matthew Winkler)否认了自我审查的指责,并称该报道没有被弃置不用。
参与撰写这篇未发表调查文章的记者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同时也是2012年习家族财富文章的主要作者,在关于前述争议的报道于11月发表后不久,他离开了彭博新闻社。今年1月,他加入了《纽约时报》。
彭博资讯公司(Bloomberg L.P.)是彭博新闻社的母公司,其董事长高逸雅(Peter T. Grauer) 上个星期在香港亚洲协会(Asia Society)谈到了彭博金融终端的中国市场。
他认为彭博新闻社应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根本使命,去提供商业新闻,而不是撰写其他方面的文章,他并没有提及任何具体的报道。“你们都知道,我们有时偏离了这个主题,发表了一些可能需要重新考虑、本应该重新考虑的报道。”
本•理查森(Ben Richardson)在发给一个专注于新闻界变动的英文博客罗蒙内斯克的一封信中说,“我离开彭博的原因是公司对大连这篇报道处理不当,也因为公司在国际新闻界发表了误导性的说明,而且高管贬低了我们这个尽心竭力完成高难度报道的团队。”
对这个过程,他描述说,“毫无疑问,我看到的最终版本被大幅删减,剔除了主要内容,以至于可以被看成一篇有关“一个破产的连锁电影院”的文章,这篇文章在有大量高层人员参加的电话会议上被单方面弃置,在此之前,花了几个月时间撰写文章的记者们都没有机会审核稿件。”
由于保密协议的原因,傅才德(Michael Forsythe)和本•理查森(Ben Richardson)不可能在其他媒体或者自己的书中发表这一报道。
理查森发给罗蒙内斯克的电子邮件写道,“在整个过程当中,我们如果讨论这个问题,就会面临法律后果,现在依然如此。这意味着高层可以肆意编造他们自己版本的故事。可以这么说,你在《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看到的报道是公正的总结。”
据知情人士,彭博通讯社的这一团队根据公开的公司注册文件发现,除了许多疑似代表高官的代持者外,目前可以确认的是,一位退休常委的家族也是王健林公司的股东之一。
本•理查森的TWITTER点出了此人的名字,此人是一位曾在福建和北京任职的退休常委。
有美国同行向理查森提出,彭博社是否可以回避敏感的调查报道,尤其在中国这样的庞大的国家中,满足于做普通的财经新闻。
本•理查森通过TWITTER解释说,“问题是,在中国这几乎不可能。当你想报道这个国家最富有的人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的股东中有大人物的亲戚。”
文章来源:http://goo.gl/YCCttV
2014年3月2日星期日
中国网民刷屏怒骂时代杂志网络版对昆明事件的报道
Deadly Terror Attackin Southwestern China Blamed on Separatist Muslim Uighurs
昆明发生暴力袭击案件,中国将其归罪于维族分裂分子
源链接
A mass terror spreein a southwestern Chinese city that killed at least 29 people was carried outby assailants from the Uighur ethnic minority, according to China’s officialnews service, Xinhua. Knife-wielding attackers, dressed in black clothes, stormedthe railway station of provincial capital Kunming shortly after 9 pm on March1, slaughtering those who could not flee fast enough. More than 130 were alsowounded, said Xinhua. Photos circulating on social media showed images ofsmears of blood and scattered luggage from terrified railway passengers. Xinhuadescribed the assault as an “organized, premeditated, violent terroristattack.” The state news service said that five of the at least 10 attackers hadbeen shot dead by security forces.
根据中国官方新闻社新华社的报道,中国西南城市发生大型暴力犯罪案件,至少有29人被少数民族维族的攻击者们杀死。犯案者身穿黑衣,手中持刀,在3月1日 晚9点涌入昆明的火车站,随即开始砍杀那些来不及逃开的人。根据新华社的说法,超过130人受伤。在社交网站上流传的图片中可以看到血迹,还有惊慌失措的 乘客们留下的散落一地的行李。新华社将这起袭击描述为“有组织的,有预谋的暴力恐怖袭击。”国家新闻机构则表示至少10名袭击者中已有5人被安保部队击 毙。
If Uighurs did carryout the attack, the Kunming bloodshed marks a chilling escalation in theirstruggle for autonomy and even separation from the Chinese state. Members of aTurkic ethnic minority who look very different from China’s Han majority,Uighur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arid northwestern region of Xinjiang, whichborders Central Asia. While the Tibetan campaign for autonomy gets moreinternational attention, Muslim Uighurs have also agitated against what theysay are decades of institutionalized repression, such as limits on worship andcareer opportunities.
如果这件事真的是维吾尔族做的,那么昆明这次鲜血淋漓的事件,无疑标志着他们为争取自治权乃至脱离中国所做的新一轮努力。属于突厥民族的这些少数民族从长 相上看就和中国的汉人非常不一样。多年来维族聚居于中国西北部的新疆,那是一片不毛之地,与中亚毗邻。当西藏为争取自治权的运动赢得了更多的国际关注时, 穆斯林维吾尔族也在继续着反抗大业,试图动摇据他们所说的持续了几十年的体制化压迫,比如对宗教上的限制,比如就业机会方面的打压。
That resistancemovement may be radicalizing. Over the past year, violent clashes betweenUighurs and Chinese security forces have proliferated, with at least 100 peoplekilled. But it is hard to determine the catalyst for many of these deadlyincidents. Invariably, Chinese state media say Muslim terrorists orchestratedattacks on police stations and other symbols of the state. Meanwhile, Uighurexile groups claim security forces have indiscriminately opened fire, using apurported war on separatist jihadis to execute innocent civilians.
抵抗运动如今似乎愈演愈烈。在过去的一年来,维族和中国安保部队的暴力冲突有所激化,其中至少有100人因此丧命。然而,究竟什么是这一系列事件的催化 剂,现在还难以定论。中国的国有媒体宣称,穆斯林恐怖分子精心安排了袭击警局和其他国家象征的活动。于此同时,维族的各类流亡组织则说,安全部队曾经随意 地向他们开枪,并以“支持分裂主义圣战”为名随意处决无辜良民。
Divergent accountsalso attach themselves to the 2009 riots, which convulsed Xinjiang’s provincialcapital Urumqi. Members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died in China’s worst ethnicviolence in decades. State media say around 200 died, mostly Han, who weretargeted by vengeful Uighur mobs. International human-rights groups say theensuing security crackdown resulted in the extrajudicial killings of Uighursand that Han gangs terrorized the city as well.
双方的分子终于将他们引导了2009年的动乱上。(译注:应该指的是75事件)这一事件发生于新疆的省会乌鲁木齐。这是中国几十年来最糟糕的种族暴力事 件,各族均有死伤。根据中国国家媒体的说法,约有200人死于该事件,其中大部分都是汉人,是被心怀报复的W族暴徒所杀。国际人权组织则表示,安保部队在 随后的镇压过程中对维族人进行了法律以外的屠杀,而且汉族团体也在这座城市中实行着恐怖统治。
The violence appearsto be metastasizing beyond Xinjiang’s borders. Last October, a car plowedthrough crowds in Beijing’s Tiananmen Square, China’s symbolic heart, killingtwo tourists. Chinese police said the occupants of the vehicle, who also diedin what was described as a “suicide attack,” were a Uighur man, his wife andhis mother.
暴力案件已不仅仅发生于新疆边境。去年10月,一辆汽车闯过如北京天安门广场——这是象征意义上的中国的心脏——穿过广场上的人群,撞死了两名游客。中国警方将此事描述为一起“自杀式袭击”,并表示车主是维族,连同他妻子和母亲一起,都已在此次事件中身亡。
China’s security czar said that the crash was the work of the EastTurkestan Islamic Movement and state media reported that separatist banners werefound inside the SUV. (Someexiled Uighurs wondered how radical paraphernalia could be discovered in aburned-out vehicle.)
掌控中国安保部队的独裁者声称,这起事件是东突运动所为。根据国家媒体的报道,他们还在那辆SUV里面发现了分裂分子的旗帜。(一些流亡的维吾尔人曾对此表示怀疑,在一辆被烧毁了的车里,怎么就那么幸运能发现激进分子的装备呢?)
The Uighur narrativetells of an ancient land called East Turkestan, part of which they say wasbriefly independent last century before Chinese troops marched in. Kashgar, thefabled Silk Road oasis in western Xinjiang, is closer to Istanbul than toBeijing. Parts of Xinjiang are still home to camel caravans and bazaars sellingapricots and fragrant spices. Yet Xinjiang must officially hew to a Beijingtime zone, one of many impositions by the state that rankle Uighurs. A flood ofmigrants from China’s Han ethnic majority, many working for state-ownnatural-resource companies or military-linked firms, has remade the ethnicmake-up of Xinjiang. Official statistics show that Uighurs are now a minorityin their own homeland, making up some 45% of the population.
根据维族的说法,有一片古老的土地,它叫做东突厥斯坦。在上个世纪,这片土地曾短暂地独立过,直到中国的大军长驱直入。作为寓言中丝绸之路上的绿洲,喀什 格尔坐落于新疆西部,离土耳其的距离远比离北京要近。在新疆的许多地区,人们仍习惯以驼队为家,在他们富有特色的集市上贩卖杏子和芳香的香料。然而就算是 这样,新疆在官方上仍必须遵守北京时区时间——这是这个国家强加给维族,引发他们心中不满的事情之一。此外,许多为国营自然资源公司、军工类公司工作的汉 族人源源不断地涌入新疆,他们的迁入已经改变了新疆当地种族的面貌。据官方统计,维族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如今已经变成了少数族裔,只占人口的45%。
The Chinesegovernment counters that they have helped to raise living standards inXinjiang, which is blessed with significant energy reserves. Kashgar, forinstance, is being refashioned from a warren of mud-brick buildings into aChinese city with high-rises and gleaming shopping malls. Uighurs, like otherethnic minorities, are exempt from China’s one-child policy, earning them theenvy of some Han.
对此,中国政府的反击是:政府已经帮助新疆的百姓提高了生活水平。(当然,新疆这个地方本来就是宝地,能源资源可是非常丰富的)根据中国政府的说法,喀什 格尔本来就是个乱糟糟地只有泥砖房的地方,现在已经被打造成了一个拥有高楼大厦,闪亮的购物中心的中国城市。而且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也不受中国 一胎制政策的管束(这点还令他们遭受了一些汉人的妒忌)。
China’s President XiJinping has responded to the Saturday violence in Kunming, the capital ofYunnan province, with resolve. “Severely punis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theviolent terrorists and resolutely crack down on those who have been swollenwith arrogance,” he said, according to Xinhua. “Understand the serious andcomplex nation of combating terrorism. Go all out to maintain socialstability.” Although the terror attack was generating intense interest onChinese social media, state censors were rapidly deleting posts on the subject.On Wednesday, an annual meeting of China’s legislature is set to begin inBeijing, the biggest political event of the year. Security, one imagines, willbe extraordinarily tight.
中国主席习近平已经对周六发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的事件做出了反应,他的语调十分有决心:“要根据法律严厉地惩罚暴恐分子,坚决将这些气焰嚣张的人镇压下去。要认清打击恐怖分子事业的严峻性复杂性,全力维稳。”
此外,虽然恐怖袭击引发了中国社交媒体的极大热潮,国家的监管也马不停蹄,立马开始飞速删除有关该话题的帖子。周三,一年一度的中国立法机关大会就将在北京开幕,这是今年最大的政治事件。可以想见,此时的安保将格外严密。
(译注:习近平原话全文——“要求政法机关迅速组织力量全力侦破案件,依法从严惩处暴恐分子,坚决将其嚣张气焰打下去。要精心做好受伤和遇难群众的 救治、善后工作。要深刻认识反恐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强化底线思维,以坚决态度、有力措施,严厉打击各种暴力恐怖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 众生命财产安全。”)
—-
Comment 评论
Have you ever been to xinjiang? What you said is all from hearsay, then add your ‘subjective. Thousands of years of Chinese culture do you understand?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in the past have dominated the world many times, and over the years, what we disdain for world domination, we just want to secure life. Why some of you westerners so narrow-minded? If in 911, we will also help terrorists to talk you happy? As humans, a terrorist is our common enemy, hope you the journalists not a politician’s lackeys.
你去过新疆吗?你所说的一切都是来自道听途说,然后再加上你的主观臆断。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你懂吗?中国在过去的历史中曾经多次主导世界,这么多年过去了, 我们不屑争夺什么世界霸主,我们只想安稳的生活。为什么你们有些西方人这么心胸狭隘?如果在911的时候,我们还帮恐怖分子说话你们会开心吗?作为人类, 恐怖分子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希望你们这些记者不要沦为政客的走狗。
让中国的一部分独立出去这不叫分裂?那让克里米亚并到俄罗斯去算不算分裂?这都不算的话奥巴马还捍卫个什么乌克兰领土完整?装作一副中正平和的样子,打着个人权活动家的幌子,说话之前最好还是多想一想,否则面具很快就会被别人看穿的。
—-
刚在评论看到有人发布的关于这篇文章作者的信息
Hannah Beech职业生涯:毕业于Colby College,主修国际关系学和文学
/1994年,在南京大学留学/
1995年开始在华盛顿的U.S News杂志做记者
/1997年进入时代周刊至今,先后在香港、北京、上海久居
/2002年开始在上海生活。
@Godrice1 在,“我和丈夫住在老锦江饭店,这是《时代周刊》为我们安排的。丈夫比我大12岁,是一位作家,先前也是一位记者,他正在撰写一本关于中国体育发展的书。我们的家就是我们的办公室,因为工作太忙,至今还没有孩子。”
作者现在还在上海?我觉得应该报警抓起来,我怀疑该作者是同伙,必须抓起来。
@suthing 作者肯定知道,屁股决定脑袋而已,她在南京大学留过学,待过香港,现在在上海,是时代周刊上海站负责人。
果然妥妥的双重标准,以后也应该支持对美国的一切恐怖分子。他们也都是反抗义士,拉登就是英雄,911死难的劫机分子都是勇敢的战士。美国人因为他们长期的压迫导致了这些反抗力量的产生。
这样的翻译帖大家应该广为传播,转贴。
《时代周刊》报道昆明惨案大谈维族人在宗教和就业上被限制,安全部队随意向他们开枪并以反恐为名处决良民。911被袭后《时代》可没这么分析,也从未指责以色列对穆斯林平民的暴行。
文章来源: http://goo.gl/eQp9J5
昆明发生暴力袭击案件,中国将其归罪于维族分裂分子
源链接
A mass terror spreein a southwestern Chinese city that killed at least 29 people was carried outby assailants from the Uighur ethnic minority, according to China’s officialnews service, Xinhua. Knife-wielding attackers, dressed in black clothes, stormedthe railway station of provincial capital Kunming shortly after 9 pm on March1, slaughtering those who could not flee fast enough. More than 130 were alsowounded, said Xinhua. Photos circulating on social media showed images ofsmears of blood and scattered luggage from terrified railway passengers. Xinhuadescribed the assault as an “organized, premeditated, violent terroristattack.” The state news service said that five of the at least 10 attackers hadbeen shot dead by security forces.
根据中国官方新闻社新华社的报道,中国西南城市发生大型暴力犯罪案件,至少有29人被少数民族维族的攻击者们杀死。犯案者身穿黑衣,手中持刀,在3月1日 晚9点涌入昆明的火车站,随即开始砍杀那些来不及逃开的人。根据新华社的说法,超过130人受伤。在社交网站上流传的图片中可以看到血迹,还有惊慌失措的 乘客们留下的散落一地的行李。新华社将这起袭击描述为“有组织的,有预谋的暴力恐怖袭击。”国家新闻机构则表示至少10名袭击者中已有5人被安保部队击 毙。
If Uighurs did carryout the attack, the Kunming bloodshed marks a chilling escalation in theirstruggle for autonomy and even separation from the Chinese state. Members of aTurkic ethnic minority who look very different from China’s Han majority,Uighurs are concentrated in the arid northwestern region of Xinjiang, whichborders Central Asia. While the Tibetan campaign for autonomy gets moreinternational attention, Muslim Uighurs have also agitated against what theysay are decades of institutionalized repression, such as limits on worship andcareer opportunities.
如果这件事真的是维吾尔族做的,那么昆明这次鲜血淋漓的事件,无疑标志着他们为争取自治权乃至脱离中国所做的新一轮努力。属于突厥民族的这些少数民族从长 相上看就和中国的汉人非常不一样。多年来维族聚居于中国西北部的新疆,那是一片不毛之地,与中亚毗邻。当西藏为争取自治权的运动赢得了更多的国际关注时, 穆斯林维吾尔族也在继续着反抗大业,试图动摇据他们所说的持续了几十年的体制化压迫,比如对宗教上的限制,比如就业机会方面的打压。
That resistancemovement may be radicalizing. Over the past year, violent clashes betweenUighurs and Chinese security forces have proliferated, with at least 100 peoplekilled. But it is hard to determine the catalyst for many of these deadlyincidents. Invariably, Chinese state media say Muslim terrorists orchestratedattacks on police stations and other symbols of the state. Meanwhile, Uighurexile groups claim security forces have indiscriminately opened fire, using apurported war on separatist jihadis to execute innocent civilians.
抵抗运动如今似乎愈演愈烈。在过去的一年来,维族和中国安保部队的暴力冲突有所激化,其中至少有100人因此丧命。然而,究竟什么是这一系列事件的催化 剂,现在还难以定论。中国的国有媒体宣称,穆斯林恐怖分子精心安排了袭击警局和其他国家象征的活动。于此同时,维族的各类流亡组织则说,安全部队曾经随意 地向他们开枪,并以“支持分裂主义圣战”为名随意处决无辜良民。
Divergent accountsalso attach themselves to the 2009 riots, which convulsed Xinjiang’s provincialcapital Urumqi. Members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died in China’s worst ethnicviolence in decades. State media say around 200 died, mostly Han, who weretargeted by vengeful Uighur mobs. International human-rights groups say theensuing security crackdown resulted in the extrajudicial killings of Uighursand that Han gangs terrorized the city as well.
双方的分子终于将他们引导了2009年的动乱上。(译注:应该指的是75事件)这一事件发生于新疆的省会乌鲁木齐。这是中国几十年来最糟糕的种族暴力事 件,各族均有死伤。根据中国国家媒体的说法,约有200人死于该事件,其中大部分都是汉人,是被心怀报复的W族暴徒所杀。国际人权组织则表示,安保部队在 随后的镇压过程中对维族人进行了法律以外的屠杀,而且汉族团体也在这座城市中实行着恐怖统治。
The violence appearsto be metastasizing beyond Xinjiang’s borders. Last October, a car plowedthrough crowds in Beijing’s Tiananmen Square, China’s symbolic heart, killingtwo tourists. Chinese police said the occupants of the vehicle, who also diedin what was described as a “suicide attack,” were a Uighur man, his wife andhis mother.
暴力案件已不仅仅发生于新疆边境。去年10月,一辆汽车闯过如北京天安门广场——这是象征意义上的中国的心脏——穿过广场上的人群,撞死了两名游客。中国警方将此事描述为一起“自杀式袭击”,并表示车主是维族,连同他妻子和母亲一起,都已在此次事件中身亡。
China’s security czar said that the crash was the work of the EastTurkestan Islamic Movement and state media reported that separatist banners werefound inside the SUV. (Someexiled Uighurs wondered how radical paraphernalia could be discovered in aburned-out vehicle.)
掌控中国安保部队的独裁者声称,这起事件是东突运动所为。根据国家媒体的报道,他们还在那辆SUV里面发现了分裂分子的旗帜。(一些流亡的维吾尔人曾对此表示怀疑,在一辆被烧毁了的车里,怎么就那么幸运能发现激进分子的装备呢?)
The Uighur narrativetells of an ancient land called East Turkestan, part of which they say wasbriefly independent last century before Chinese troops marched in. Kashgar, thefabled Silk Road oasis in western Xinjiang, is closer to Istanbul than toBeijing. Parts of Xinjiang are still home to camel caravans and bazaars sellingapricots and fragrant spices. Yet Xinjiang must officially hew to a Beijingtime zone, one of many impositions by the state that rankle Uighurs. A flood ofmigrants from China’s Han ethnic majority, many working for state-ownnatural-resource companies or military-linked firms, has remade the ethnicmake-up of Xinjiang. Official statistics show that Uighurs are now a minorityin their own homeland, making up some 45% of the population.
根据维族的说法,有一片古老的土地,它叫做东突厥斯坦。在上个世纪,这片土地曾短暂地独立过,直到中国的大军长驱直入。作为寓言中丝绸之路上的绿洲,喀什 格尔坐落于新疆西部,离土耳其的距离远比离北京要近。在新疆的许多地区,人们仍习惯以驼队为家,在他们富有特色的集市上贩卖杏子和芳香的香料。然而就算是 这样,新疆在官方上仍必须遵守北京时区时间——这是这个国家强加给维族,引发他们心中不满的事情之一。此外,许多为国营自然资源公司、军工类公司工作的汉 族人源源不断地涌入新疆,他们的迁入已经改变了新疆当地种族的面貌。据官方统计,维族在他们自己的土地上如今已经变成了少数族裔,只占人口的45%。
The Chinesegovernment counters that they have helped to raise living standards inXinjiang, which is blessed with significant energy reserves. Kashgar, forinstance, is being refashioned from a warren of mud-brick buildings into aChinese city with high-rises and gleaming shopping malls. Uighurs, like otherethnic minorities, are exempt from China’s one-child policy, earning them theenvy of some Han.
对此,中国政府的反击是:政府已经帮助新疆的百姓提高了生活水平。(当然,新疆这个地方本来就是宝地,能源资源可是非常丰富的)根据中国政府的说法,喀什 格尔本来就是个乱糟糟地只有泥砖房的地方,现在已经被打造成了一个拥有高楼大厦,闪亮的购物中心的中国城市。而且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也不受中国 一胎制政策的管束(这点还令他们遭受了一些汉人的妒忌)。
China’s President XiJinping has responded to the Saturday violence in Kunming, the capital ofYunnan province, with resolve. “Severely punis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theviolent terrorists and resolutely crack down on those who have been swollenwith arrogance,” he said, according to Xinhua. “Understand the serious andcomplex nation of combating terrorism. Go all out to maintain socialstability.” Although the terror attack was generating intense interest onChinese social media, state censors were rapidly deleting posts on the subject.On Wednesday, an annual meeting of China’s legislature is set to begin inBeijing, the biggest political event of the year. Security, one imagines, willbe extraordinarily tight.
中国主席习近平已经对周六发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的事件做出了反应,他的语调十分有决心:“要根据法律严厉地惩罚暴恐分子,坚决将这些气焰嚣张的人镇压下去。要认清打击恐怖分子事业的严峻性复杂性,全力维稳。”
此外,虽然恐怖袭击引发了中国社交媒体的极大热潮,国家的监管也马不停蹄,立马开始飞速删除有关该话题的帖子。周三,一年一度的中国立法机关大会就将在北京开幕,这是今年最大的政治事件。可以想见,此时的安保将格外严密。
(译注:习近平原话全文——“要求政法机关迅速组织力量全力侦破案件,依法从严惩处暴恐分子,坚决将其嚣张气焰打下去。要精心做好受伤和遇难群众的 救治、善后工作。要深刻认识反恐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强化底线思维,以坚决态度、有力措施,严厉打击各种暴力恐怖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 众生命财产安全。”)
—-
Comment 评论
Have you ever been to xinjiang? What you said is all from hearsay, then add your ‘subjective. Thousands of years of Chinese culture do you understand?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in the past have dominated the world many times, and over the years, what we disdain for world domination, we just want to secure life. Why some of you westerners so narrow-minded? If in 911, we will also help terrorists to talk you happy? As humans, a terrorist is our common enemy, hope you the journalists not a politician’s lackeys.
你去过新疆吗?你所说的一切都是来自道听途说,然后再加上你的主观臆断。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你懂吗?中国在过去的历史中曾经多次主导世界,这么多年过去了, 我们不屑争夺什么世界霸主,我们只想安稳的生活。为什么你们有些西方人这么心胸狭隘?如果在911的时候,我们还帮恐怖分子说话你们会开心吗?作为人类, 恐怖分子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希望你们这些记者不要沦为政客的走狗。
让中国的一部分独立出去这不叫分裂?那让克里米亚并到俄罗斯去算不算分裂?这都不算的话奥巴马还捍卫个什么乌克兰领土完整?装作一副中正平和的样子,打着个人权活动家的幌子,说话之前最好还是多想一想,否则面具很快就会被别人看穿的。
—-
刚在评论看到有人发布的关于这篇文章作者的信息
Hannah Beech职业生涯:毕业于Colby College,主修国际关系学和文学
/1994年,在南京大学留学/
1995年开始在华盛顿的U.S News杂志做记者
/1997年进入时代周刊至今,先后在香港、北京、上海久居
/2002年开始在上海生活。
@Godrice1 在,“我和丈夫住在老锦江饭店,这是《时代周刊》为我们安排的。丈夫比我大12岁,是一位作家,先前也是一位记者,他正在撰写一本关于中国体育发展的书。我们的家就是我们的办公室,因为工作太忙,至今还没有孩子。”
作者现在还在上海?我觉得应该报警抓起来,我怀疑该作者是同伙,必须抓起来。
@suthing 作者肯定知道,屁股决定脑袋而已,她在南京大学留过学,待过香港,现在在上海,是时代周刊上海站负责人。
果然妥妥的双重标准,以后也应该支持对美国的一切恐怖分子。他们也都是反抗义士,拉登就是英雄,911死难的劫机分子都是勇敢的战士。美国人因为他们长期的压迫导致了这些反抗力量的产生。
这样的翻译帖大家应该广为传播,转贴。
《时代周刊》报道昆明惨案大谈维族人在宗教和就业上被限制,安全部队随意向他们开枪并以反恐为名处决良民。911被袭后《时代》可没这么分析,也从未指责以色列对穆斯林平民的暴行。
文章来源: http://goo.gl/eQp9J5
2013年10月27日星期日
罗昌平:“陈永洲事件”的食物链
10月26日,《财经》杂志副主编罗昌平对陈永洲事件发表评论称,这宗发生在企、警、媒之间的公共事件,简化为四个环节,谁的议程设定能力强,哪个问题就会被突出,这个局中没赢家。
在他看来,如果说长沙警方成了中联重科的家丁,那么,央视就是长沙警方的美容师。没有律师的抗辩,未经法院的判决,任何嫌疑人都是无罪的,但央视在警方侦查阶段披露如此大量细节,远非触及新闻伦理,而是公权力违背最基本的“无罪推定”原则。只有法院才是判官,但在本案中,媒体、警权都在进行多场裁决。
以斗恶扭曲市场,以结果扭曲程序;用道德取代法律,用警权取代司法,这是陈永洲事件表现出的多层复杂结构。很遗憾,在这个局中,似乎除了微博与 微信在流量上有所斩获,没有谁是赢家,真正损害中联重科商业信誉的不是报馆与记者,而是它自己与警方。更为糟糕的是,中国大多数事件都是这样进行的,只有 破坏性,没有建设性,不能在谈判与妥协中共赢。
全文如下:
这宗发生在企、警、媒之间的公共事件,简化为四个环节,派生出四个问题,谁的议程设定能力强,哪个问题就会被突出。但核心问题在于,当事各方对权力的过度依附,以及对市场规制与法治程序的双重破坏,导致这个局中没有赢家。
《新快报》记者陈永洲被拘消息出现的当天,我正在香港大学访问,新闻前辈钱钢老师问我:“这个事情你会声援吗?如果记者真收了钱怎么办?”
对此,不少新闻大佬选择沉默,至少不太愿意直接评价案件。我将此称为“声援的困境”——这是新闻界不止一次出现的现象,通常,当整个业界都在替你呐喊时,你自己不仅屁股不干净,反而置集体声援不顾,直接认输了。
在见钱钢老师前后,我对此已有诸多评价,归纳起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从未放弃对记者及报馆的驰援;二是追问长沙警方在此案中存在的程序问题、疑 似利用报案企业轿车跨省抓人,也包括中联重科一贯的行事风格、湖南的商业环境等;三是对《新快报》头版出现大幅“请放人”设计持有保留意见,这引起部分网 友的围攻。
今天出版的《羊城晚报》(《新快报》的母报),在头版刊登新华社“受人指使收人钱财 发表大量失实报道”一文,等于自打耳光,也可知声援者的尴尬。
上述三个方面的先兆发言,存在某种“分裂感”,也被人说成是“理中客”。这都无关紧要。关键在于我们从中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启发?也许只有还原事件全貌,方能准确理解当下中国问题的复杂性。
其实,这个事件反映的是一条弱肉强食的食物链,遵循着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丛林原则。目前来看,当事各方包括中联重科及其竞争者、《新快报》及其记者陈永洲(不排除进一步蔓延的可能)、长沙警方、央视等,还有一些高层权力资源。为便于讨论,我将事情简化为四步——
第一步:中联重科与竞争者在过去展开了超越市场规制的危险竞争,因政治资源略逊于中科重科,竞争者因此背井离乡。如此商商竞恶的环境中,搬迁的竞争对手显然是弱者,也为它的日后反击提供了前提;
第二步:弱者引入媒体,试图通过广告投入定向监督中联重科。自2012年9月29日至2013年8月8日,《新快报》18次报道中联重科,其中 14次署名陈永洲。在某种程度上或某个时间段里,中联重科成了弱者,从其登门沟通被拒可以看出报馆的傲慢。多数人尤其是媒体人不会认同这一说法,但那些对 中国媒体环境深有体会的民企老板,相信都会认同。
第三步,就像之前的交恶一样,在回击媒体的过程中,中联重科再次引入警方,立即转成强者。在警方的强制权面前,报馆的监督权不值一提。报纸头版 两次“请放人”的抗议,在于管理层借势扩大影响,有人想防止自己被抓。我对此表示反对,是认为不带情绪的律师函件要优于这种版面抗议。事实上,这样的版面 语言与之前18篇报道的风格一脉相承,这绝非一个记者所能决定。
第四步,如果说长沙警方成了中联重科的家丁,那么,央视就是长沙警方的美容师。没有律师的抗辩,未经法院的判决,任何嫌疑人都是无罪的,但央视 在警方侦查阶段披露如此大量细节,远非触及新闻伦理,而是公权力违背最基本的“无罪推定”原则。只有法院才是判官,但在本案中,媒体、警权都在进行多场裁 决。
对应这四个环节,派来出不同的四个问题:①记者有没有收钱?②报道属不属实?③警方是不是被收买?④执法程序是不是符合正义?
四个问题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但不得不承认,谁的议程设定能力强,哪个问题就会被突出。呈现于大家眼前的争论,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同的议程设置而出现错位。
更为核心的问题在于,当事各方对权力的过度依附,以及对市场规制与法治程序的双重破坏,导致这件事情成了一个死结。比如,中联重科与竞争对手的 恶斗没有在市场规制下进行,即使出现了纠纷,也没有付诸司法程序;对于央视的伦理谴责,不妨也将《新快报》一并列入,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受制于权力,后 者受制于金钱,或为权钱的交叉作用;同样,中联重科对于媒体行为的约束,也没有通过民事诉讼进行,而是以警察权与监督权双管齐下。
从中可知,无论是对个体还是机构,建议一个独立并权威的司法,是何等重要的事情!
这中间有小恶与大恶之分,但光有大恶构成不了整个事件,也正是大恶与小恶的并联,形成了反市场与反法治的行为合力。这也许应了“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也吻合“你就是体制”的今话。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滥权越大伤害越大。如果一定要以次优轻重进行排序,媒体对于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个体的监督毕竟是定向伤害,而警权跨省刑拘记者 以及媒体审判,则是全局伤害。正如南方日报原社长范以锦的观点:“果真有敲诈勒索等行为应该追究。但执法的目的性、合法性和‘先抓后审、审出问题’的程序 问题必须质疑,并对由此造成的记者‘人人自危’的局面深表忧虑。”
一个无所不往的警察系统,两个瑕疵不断的上市公司,几家难被尊重的新闻机构,以及隐身其后的高层权力对赌等,构成了这宗企、警、媒公共事件的关 键要素。显然,两家公司的商业互斗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公权力在这里面介入太深——至少调动省城警力与央媒资源,非一般人士可为——深得几乎让外人 看不清楚。市场精神与法治精神被蹂躏,被遗弃。
以斗恶扭曲市场,以结果扭曲程序;用道德取代法律,用警权取代司法,这是陈永洲事件表现出的多层复杂结构。很遗憾,在这个局中,似乎除了微博与 微信在流量上有所斩获,没有谁是赢家,真正损害中联重科商业信誉的不是报馆与记者,而是它自己与警方。更为糟糕的是,中国大多数事件都是这样进行的,只有 破坏性,没有建设性,不能在谈判与妥协中共赢。
文章来源: http://goo.gl/DqiNf1
在他看来,如果说长沙警方成了中联重科的家丁,那么,央视就是长沙警方的美容师。没有律师的抗辩,未经法院的判决,任何嫌疑人都是无罪的,但央视在警方侦查阶段披露如此大量细节,远非触及新闻伦理,而是公权力违背最基本的“无罪推定”原则。只有法院才是判官,但在本案中,媒体、警权都在进行多场裁决。
以斗恶扭曲市场,以结果扭曲程序;用道德取代法律,用警权取代司法,这是陈永洲事件表现出的多层复杂结构。很遗憾,在这个局中,似乎除了微博与 微信在流量上有所斩获,没有谁是赢家,真正损害中联重科商业信誉的不是报馆与记者,而是它自己与警方。更为糟糕的是,中国大多数事件都是这样进行的,只有 破坏性,没有建设性,不能在谈判与妥协中共赢。
全文如下:
这宗发生在企、警、媒之间的公共事件,简化为四个环节,派生出四个问题,谁的议程设定能力强,哪个问题就会被突出。但核心问题在于,当事各方对权力的过度依附,以及对市场规制与法治程序的双重破坏,导致这个局中没有赢家。
《新快报》记者陈永洲被拘消息出现的当天,我正在香港大学访问,新闻前辈钱钢老师问我:“这个事情你会声援吗?如果记者真收了钱怎么办?”
对此,不少新闻大佬选择沉默,至少不太愿意直接评价案件。我将此称为“声援的困境”——这是新闻界不止一次出现的现象,通常,当整个业界都在替你呐喊时,你自己不仅屁股不干净,反而置集体声援不顾,直接认输了。
在见钱钢老师前后,我对此已有诸多评价,归纳起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从未放弃对记者及报馆的驰援;二是追问长沙警方在此案中存在的程序问题、疑 似利用报案企业轿车跨省抓人,也包括中联重科一贯的行事风格、湖南的商业环境等;三是对《新快报》头版出现大幅“请放人”设计持有保留意见,这引起部分网 友的围攻。
今天出版的《羊城晚报》(《新快报》的母报),在头版刊登新华社“受人指使收人钱财 发表大量失实报道”一文,等于自打耳光,也可知声援者的尴尬。
上述三个方面的先兆发言,存在某种“分裂感”,也被人说成是“理中客”。这都无关紧要。关键在于我们从中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启发?也许只有还原事件全貌,方能准确理解当下中国问题的复杂性。
其实,这个事件反映的是一条弱肉强食的食物链,遵循着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丛林原则。目前来看,当事各方包括中联重科及其竞争者、《新快报》及其记者陈永洲(不排除进一步蔓延的可能)、长沙警方、央视等,还有一些高层权力资源。为便于讨论,我将事情简化为四步——
第一步:中联重科与竞争者在过去展开了超越市场规制的危险竞争,因政治资源略逊于中科重科,竞争者因此背井离乡。如此商商竞恶的环境中,搬迁的竞争对手显然是弱者,也为它的日后反击提供了前提;
第二步:弱者引入媒体,试图通过广告投入定向监督中联重科。自2012年9月29日至2013年8月8日,《新快报》18次报道中联重科,其中 14次署名陈永洲。在某种程度上或某个时间段里,中联重科成了弱者,从其登门沟通被拒可以看出报馆的傲慢。多数人尤其是媒体人不会认同这一说法,但那些对 中国媒体环境深有体会的民企老板,相信都会认同。
第三步,就像之前的交恶一样,在回击媒体的过程中,中联重科再次引入警方,立即转成强者。在警方的强制权面前,报馆的监督权不值一提。报纸头版 两次“请放人”的抗议,在于管理层借势扩大影响,有人想防止自己被抓。我对此表示反对,是认为不带情绪的律师函件要优于这种版面抗议。事实上,这样的版面 语言与之前18篇报道的风格一脉相承,这绝非一个记者所能决定。
第四步,如果说长沙警方成了中联重科的家丁,那么,央视就是长沙警方的美容师。没有律师的抗辩,未经法院的判决,任何嫌疑人都是无罪的,但央视 在警方侦查阶段披露如此大量细节,远非触及新闻伦理,而是公权力违背最基本的“无罪推定”原则。只有法院才是判官,但在本案中,媒体、警权都在进行多场裁 决。
对应这四个环节,派来出不同的四个问题:①记者有没有收钱?②报道属不属实?③警方是不是被收买?④执法程序是不是符合正义?
四个问题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但不得不承认,谁的议程设定能力强,哪个问题就会被突出。呈现于大家眼前的争论,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同的议程设置而出现错位。
更为核心的问题在于,当事各方对权力的过度依附,以及对市场规制与法治程序的双重破坏,导致这件事情成了一个死结。比如,中联重科与竞争对手的 恶斗没有在市场规制下进行,即使出现了纠纷,也没有付诸司法程序;对于央视的伦理谴责,不妨也将《新快报》一并列入,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受制于权力,后 者受制于金钱,或为权钱的交叉作用;同样,中联重科对于媒体行为的约束,也没有通过民事诉讼进行,而是以警察权与监督权双管齐下。
从中可知,无论是对个体还是机构,建议一个独立并权威的司法,是何等重要的事情!
这中间有小恶与大恶之分,但光有大恶构成不了整个事件,也正是大恶与小恶的并联,形成了反市场与反法治的行为合力。这也许应了“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也吻合“你就是体制”的今话。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滥权越大伤害越大。如果一定要以次优轻重进行排序,媒体对于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个体的监督毕竟是定向伤害,而警权跨省刑拘记者 以及媒体审判,则是全局伤害。正如南方日报原社长范以锦的观点:“果真有敲诈勒索等行为应该追究。但执法的目的性、合法性和‘先抓后审、审出问题’的程序 问题必须质疑,并对由此造成的记者‘人人自危’的局面深表忧虑。”
一个无所不往的警察系统,两个瑕疵不断的上市公司,几家难被尊重的新闻机构,以及隐身其后的高层权力对赌等,构成了这宗企、警、媒公共事件的关 键要素。显然,两家公司的商业互斗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公权力在这里面介入太深——至少调动省城警力与央媒资源,非一般人士可为——深得几乎让外人 看不清楚。市场精神与法治精神被蹂躏,被遗弃。
以斗恶扭曲市场,以结果扭曲程序;用道德取代法律,用警权取代司法,这是陈永洲事件表现出的多层复杂结构。很遗憾,在这个局中,似乎除了微博与 微信在流量上有所斩获,没有谁是赢家,真正损害中联重科商业信誉的不是报馆与记者,而是它自己与警方。更为糟糕的是,中国大多数事件都是这样进行的,只有 破坏性,没有建设性,不能在谈判与妥协中共赢。
文章来源: http://goo.gl/DqiNf1
订阅:
博文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