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显示标签为“涨价”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涨价”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3年6月18日星期二

【网易新闻另一面】民众抗议并未让中国PX受制于日韩

中国的PX产能一直在以极快地速度增长。之所以需要大量进口,不是因为民众“不顾大局”的抗议所为,而是愈发蓬勃的需求所致。



另一面专题:民众抗议并未让中国PX受制于日韩
导 语:近日,名为《中国PX项目扩产遇阻再失定价权》的文章在坊间热传。文章指出,因为群体性事件等原因,中国PX产能不足,又失掉定价权,以至于沦为日韩 打工仔。但实际上,中国近几年PX产能提升极快,需求的增速则更快,大量进口只是市场需要。所谓“沦为日韩打工仔”之说,实属无稽。
进口是国际贸易常态,并非“吃亏”
供小于求并非因为供给没有增加,而是因为供给的增加无法满足需求,此种情况下,进口无法避免。商品供求形势日益偏紧,定价权理所当然更多地掌握在卖方手中
有 好事者表示:因为市民“不顾大局”,“不懂科学”,“大惊小怪”地上街抗议,导致中国PX产业发展受阻。但事实证明,中国的PX炼化产业并没有因为市民的 抗议而冷却,反而在近几年经历了一个几何式的增长。可见,供小于求并非供给没有增加,而是供给无法满足需求。近年来,随着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 体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际市场大宗商品需求持续增加。商品供求形势日益偏紧,定价权理所当然更多地掌握在卖方手中。即便是在目前供求宽松的国际煤炭市场, 煤炭定价权仍然掌握在卖家手中。进口国买入量增加,国际价格就相应提高;进口国买入量下降,价格就相应下降。

任何国家只要有需求和意愿,都可以兴建PX项目。而PX生产国众多,日韩也无法垄断价格。2011年中国从新加坡和伊朗进口量大增,较前一年增长249% 160% 
PX 炼化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不存在技术垄断。任何国家只要有需求和意愿,都可以兴建。中国PX产能不足,需求存在缺口,那么日韩企业扩充产能来填补缺口,是 正常的国际贸易规律。而又由于PX炼化生产门槛低和生产国众多,导致日韩也无法垄断价格。以2011 年中国PX进口情况为例: 韩国125万吨,日本 118万吨,印尼57万吨,中国台湾45万吨,泰国39万吨。与2010 年相比,从韩国进口增长64%,日本增长18%,印尼增长46%,中国台湾省增 长45%,泰国增长51%。值得注意的是从新加坡和伊朗进口大增,分别较2010 年增长249% 和160%,达到25万吨 和31万吨。
中国PX产能并非不提,而是提升极快
中国的PX产业呈现了“井喷式”地增长,从2005年到2010年,PX产能从269万增加到814万吨,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PX(para- xylene)中文名1,4-二甲苯,别名对二甲苯。主要用于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进而生产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等聚酯树脂。而PTA是生产聚酯树脂、纤维、薄膜等产品的主要原料。聚酯树脂是生产涤纶纤维、聚酯薄片、聚酯中空容器的原料。涤纶纤维是我国目 前第一大合成纤维。也有少量PX用作涂料、染料和农药等的原料,在除草剂和联对二甲苯中用作溶剂。中国PX生产有将近50年的历史。数据显示,“十一五” 期间,中国的PX产业呈现了“井喷式”地增长。 2005年,中国PX的产能仅为269万吨,而到2010年,却达到了814万吨,首次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在厦门发生“散步”抗议的2007年,中国的PX产能仅为335万吨。2012年达到了957万吨,总体增长285%
目 前,中国拥有13个PX项目,分别为:乌鲁木齐石化(100万吨);四川石化(65万吨);辽阳石化(63万吨);福佳大化(45万吨);丽东化工(63 万吨);齐鲁石化(6.5万吨);洛阳石化(21.5万吨);扬子石化(80万吨);金陵石化(60万吨);上海石化(83.5万吨)镇海炼化(50万 吨);中石油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70万吨);腾龙芳烃有限公司(70万吨);珠海振戎公司(70万吨);中海油南海石化(84万吨)。PX总体产能 也达到了957万吨。而在厦门发生“散步”抗议的2007年,中国的PX产能仅为335万吨,总体增长了285%。
与产能的提高相比,需求的增加则更为蓬勃
由于下游PTA产业高速发展,所以尽管近年来中国PX的产能提高极快,但需求的膨胀更快
尽 管近几年中国PX的产能提高极快,但表观消费(纸面数据)的增速更高,2006 - 2011 年中国PX的表观消费年均增速高达32%,这主要是下游PTA行业高速发展的结果。从2011 年开始,下游PTA进入新一轮扩能阶段,但 PX 装置新建、扩建速度远远不及PTA 消费增速,因此中国PX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PX需求的缺口也会一直存在,预计到2014年中国PX的表观需求 量将增加到1320万吨。由于PX 产量不能满足需求,每年都需从国外大量进口。近年来中国PX进口量逐年递增,2010 年进口总量为352万吨,到 2011 年大幅上升至498万吨,月均进口41万吨,较2010 年月均进口量大增41. 2%。
争议项目并非“下马”,而是另行择址或者干脆继续生产。而就算这些有争议的项目全部开工,也是杯水车薪,仍需大量进口的局面也不可能改变
2007年,厦门设计年产能80万吨的PX项目遭遇“散步”抗议以后,并未“下马”,而是以“重大石化项目”的低调名义,悄然迁移至与厦门相隔近百公里的漳州古雷半岛。2011年,
大 连年产70万吨的福佳大化PX项目遭到市民抗议,之后政府宣布PX项目立即停产并正式决定该项目将尽快被搬迁,但拒绝透露搬迁的地点和时间。2012年 12月24日《新京报》报道,大连福佳集团一高管证实,该公司PX项目已复产,没有搬迁消息,并称“生产就从没停过”;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说,福佳大化已恢 复PX生产近一年,而且PX在公司内部是禁忌话题,并严禁员工泄露复产消息。而从总体上看:2012年中国PX表观需求量在1178.3万吨左右,到 2014年,更将达到1320万吨。产能957万吨左右,产量达569万吨左右,整体自给率为48.92%,大量PX需要进口。就算这些有争议的PX项目 全部上马兴建并且立即投产,对于中国近600万吨PX需求缺口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结语:中国的PX产能一直在以极快地速度增长。之所以需要大量进口,不是因为民众“不顾大局”的抗议所为,而是愈发蓬勃的需求所致。
出品:网易新闻另一面 编辑:席骁儒

http://goo.gl/z1M8o

中国PX项目扩产遇阻再失定价权 沦为日韩打工仔

日韩PX扩产涨价中国失定价权 国内供应缺口拉大
 “每次知道中国的PX项目遇阻,国际价格就会短期波动。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国的PX扩产是扩不起的”
  索寒雪
  坐拥几乎是全世界最大的需求,却在定价问题上逐渐失去发言权——曾经出现在铁矿石领域的一幕似乎又将在石化工业领域再次上演。只不过这次的主角是在中国境内频繁引发群体性事件的PX。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获知,在中国PX项目由于频繁的群体性事件而停滞或下马的同时,包括韩国现代Oilbank、SK,日本科斯莫石油公 司、太阳石油公司等在内的亚洲PX主要生产商,已经开始实施规模超过500万吨的PX产能扩产计划,而其产成品的主要销路,便是出口中国。
  PX的标准中文名称是“对二甲苯”,在其基础上产出的PTA(精对苯二甲酸)是下游化纤、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材料。然而,该领域的对外依存度从 2010 年的37.33%上升至2012 年45.57%。在国内产能仅能满足约55%需求,而部分项目又因群体性事件迟迟不能上马的情况下,日韩企业已经多次就PX及其相关产成品向中国提价,目 前,中国进口日韩PX产成品已经被迫采取“按月定价”的方式。2013年6月的PX制成品价格较2012年同期上涨了200美元/吨CFR。
  “现在全行业给PX上游厂家打工的局面正在形成。”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而在PX领域定价话语权方面所表现出的“无力”,也恰是中国制造集中于产业链中下游,维持低利润生产现状的“新的缩影”。
  韩日扩产备出口
  原计划在厦门兴建的PX项目,由于当地居民的反对而转移至漳州古雷半岛,尽管该项目至今尚未正式投产,但其设计规划中年均80万吨的产能,在国内已经算得上是规模颇大的了,但相比于韩国、日本PX项目拥有的产能,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记者了解到,在近两年中国PX项目频繁因环保问题而停滞、下马的情况下,韩国、日本已经开始扩张其PX产能。2013年1月8日,由韩国现代 Oilbank和日本科斯莫石油公司联合投资建设的HC石化PX项目在韩国大山投产,这一项目的新增PX及相关产能总计约80万吨。其制成品目前主要销往 中国。
  此外,韩国6个石化企业决定投资将目前PX的产能由649万吨扩大至1051万吨,其中韩国SK INNOVATION公司的PX产能将由目前的76万吨扩大为278万吨。
  除东亚近邻韩国外,包括日本太阳石油公司在内的多个PX企业也在有计划地扩大产能。在产能不断扩充的情况下,韩国、日本的PX及其制成品的出口 量在不断增加。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3月,韩国对二甲苯(PX)累计出口量达806657吨,同比增长60.5%,较上一季度增长41.4%。
  日本PX年产量约为250万吨,其中80%以上出口至中国。相比之下,中国PX产能建设相对滞后。中债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PX及其相关制 成品的对外依存度不降反升,从2010年的37.33%上升至2012年的45.57%。2010~2012年,PX新增产能310万吨/年,仅能满足约 55%的增量需求。
  然而,由于涉及环保和社会稳定问题,包括厦门、大连、昆明等在内的多个PX项目审批陷入停滞阶段。与此同时,为数不多的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PX相关的PTA炼化项目重庆蓬威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从2013年1月24日起,开始停机检修。
  中国再失定价权
  记者了解到,在日本和韩国扩大产能的同时,PX的价格也在上涨,由于国内产能明显不足,中国买家不得不接受日韩石化企业的涨价。
  “每个月韩国和日本的企业都会向PTA 厂家报价,买卖双方不通过中间的贸易商,直接签订长期协议。”一位接近PTA厂家人士向记者透露,日韩企业与中国大型PTA工厂签订PX长期供货协议,但是价格却是每月定价。
  “通常在大连、青岛等沿海城市,日本和韩国企业都设有办事处。每个月月初都是这一个月的挂牌合约时间,即要出下个月的价格。如果涨价,几乎是一起大涨。”上述人士表示。
  “中国需求量比较大,因此,中国买家可以适当调节价格,但是能力有限。”他说。
  “每个月高挂合约价格,几乎是必然的,只能买家凭着自己的实力进行议价。谈判过程都比较艰难。”上述人士向记者表示,“卖家基本都是同涨同落,价格制订与成本和需求相关,中方只能少量议价。”
  亚洲PX合同卖家主要包括:日本出光兴产,日本JX石油和能源,埃克森美孚和韩国S- Oil。韩国S- Oil报价其6月的PX ACP价格为1490美元/吨CFR,同月,日本出光兴产为1500美元/吨CFR,日本JX石油的PX产品报价为1470美元/吨CFR。埃克森美孚公 司没有透露其提议价,不过,记者了解到该公司非正式通知客户,其提议价为1550美元/吨CFR。相比之下,2012年同期的PX价格在 1391.5~1392.5美元/吨CFR。
  记者与同为主要PX制成品供应商的珠海BP与PTA行业协会进行联系,对方都不愿对目前的价格格局进行表态。珠海BP负责人表示,“采购部门应 该不会回答这个问题。”而PTA行业协会则表示,“不想对日韩有关PX、PTA价格的情况发表任何意见。”事实上,PX的供应量和价格与PTA期货紧密相 连。
  沦为日韩“打工仔”?
  “我们原本一条1.4亿元的化纤生产线,现在化纤价格太低,已经完全关闭了。”上海远纺化纤一位经理向记者透露,“现在是PX生产出PTA,PTA再制造化纤,化纤主要用作生产服装,现在整个产业链上,只有PX最赚钱,我们在给PX打工。”
  记者了解到,PTA行业在中国境内排名第一的荣盛石化(8.81,-0.07,-0.79%),从2012年第三季度开始利润下滑86%。行业分析师认为,“上游PX供应紧张,而下游化纤服装消费下降,是造成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行业排名第二的恒逸石化(7.66,0.05,0.66%),2012年利润同比下降89%。
  前述上海远纺化纤人士透露,“我们企业本身也在做PX进口,生产PTA,经常会得到上游原料涨价的答复,促使PTA也跟着涨价。”上市公司仪化 集团也是PX下游企业,其董秘向记者表示,“现在整个行业的利润都集中在上游,PX的部分是最赚钱的部分,下游的PTA和化纤生产的压力非常大。”
  行业分析师边玉鹏透露,“我们根据中国买方的价格资讯进行计算得出,每吨PX生产的利润在150美元至200美元之间,通常情况下,最基础的40万吨PX生产厂,年利润在8000万元左右。”他说。
  与此同时,中国的PX供应缺口非常大。据边玉鹏分析,国内PTA的项目投资明显快于PX的项目投资,当前缺口在500万吨左右,未来的缺口将达到1100万吨。而国内PX项目投资过缓,与当前的审批周期相关。
  上市公司仪化集团也是PX下游企业,同时隶属于中石化。不久前,中石化旗下两家公司S上石化(6.43,0.00,0.00%)S仪化(6.64,0.00,0.00%)于6月7日晚公告了第三次股改方案,为了保障S上石化、S仪化股改顺利完成,中石化高层甚至为S仪化这样业绩较差的企业给予了承诺,“未来在PX和PTA供应上给予帮助。”中石化人士向记者透露。
  S仪化董秘表示,“希望能够通过中石化,向上游业务挺进。”但是,该人也表示了担忧,“现在国内的环境,对PX项目建设非常不利。其实,很多PX项目是扩建项目,只是在工厂内部建一个新的生产车间,业外人士都很难发觉,但是外界,对这样的项目非常敏感。”他说。
  边玉鹏认为,“每次知道中国的PX项目遇阻,国际价格就会短期波动。现在大家都知道,中国的PX扩产是扩不起的。”

 http://goo.gl/gsl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