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陈光二十五年前是一位戒严部队的军人,是他亲自押着一辆巴士
一方面朋友们飞黄腾达,或当了新闻学院院长、美术馆馆长、或有自
我真该分裂了。
算了,对不起生活优雅的朋友们了。这些一天我决定先把陈光兄拍的
马年真成了耗子兔子羊年了?那之后呢?友人放了,可文字狱还在,
陈光1988年在北京军区65军服军役。1989年参加了平息在北京发生的动乱。
1991年入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油画,199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现在工作生活于北京。看看,一小当兵的努力上大学成了画家。但八九年那个天安门广场的所见所闻,成了他终生痛痕。他不断地和女人上床,甚至找了老头干他屁眼,疯了二十五年还是单身一人。烟、酒和变态的行为艺术和架上画都救不了他。我就奇怪了,那么多人都发财幸福地活着,就他在记忆着。不说了,选几段他的日记公布如下,再选几张他的作品,供大家了解。(说明:本日记是根据当年日记和后来的记忆整理而成)1989年6月1号星期四是要“便衣”进城了,指导员和连长都证实了这个消息,只是还没有正式通知,班长不要我们往外乱说,但明显能感觉到营房里的气氛有点紧张。
指导员到排里来看,说:“做好心理上的准备,等待通知”
下午1:00军里下达了正式通知是要便衣进城了。并且各
指导员一再嘱咐我在车上要镇静!保持自然的表情。有人盘问就说是公交车到天安门拉学生,要和司机保持说法一致。车上的枪太多了,没有我能坐下的地方,只有趴在枪上,把头露在车窗。其它的战友也都换了便衣三两成群地在苹果园地铁和公交车上出发了。
车驶出射击场时侯,看到好多战友在路边上正往车站赶。车
我可能是第一个到达的运输枪支的车,后门有几个武警在值勤,没有其它部队的车进来。一个接待我的50岁左右的穿便衣的人,听我说是65军的,就叫我先把枪搬运到二楼靠楼梯的拐角处。司机在车上看着物品,我一个人一趟趟地往二楼搬,搬运了快2个小时,其它兄弟部队的人才赶到,我浑身都沾满了枪上的黄油,顺着我的衣服往下淌。 6月3号下午3点:三点后好多着便衣士兵已经进入到大会堂了,为了寻找到自己的队伍,军与军之间都有标示,我们65军左肩上扎个白毛巾,而38军是右肩上扎个白毛巾。
我们在大会堂一层二层到处寻找着自己的部队,大会堂里人
这时广场上的学生已经觉察到军人进入大会堂了,在大会堂
6月3号下午4点:到4点时,我们师接到了一项任务,和
学生这时候一次次冲击大会堂,情绪非常激昂,那天下午一
6月3号晚上十点:大会堂的一至三层都住满了军人,连楼
从早上到现在没有吃东西了,会堂里面更没有可吃的。偶然
更可气的是军长吃饱了饭挺着大肚子带着墨镜,身后跟着5
中间我和李干士一起去拍照片,我背着一夸包胶卷和照相机
6月3号12点:大会堂里的部队马上要行动了,一楼二楼
6月4号1点:这时候整个广场上的电灯突然间熄灭了,天
6月4号2点:侯得键用沙哑的声音说“同学们让我们手挽
6月4号3点:学生围绕纪念碑的周围高唱起国际歌。然后
6月4号4点左右:装甲车部队开始向广场开动,一开始推
6月4号5至6点左右:天刚蒙蒙亮时,北京上空下起了小
6月4号7点左右:7点钟后我和炮连连长还有5个战士,
整个天安门一下子安静了。到处是全副武装胳臂上扎着白毛
陈光作品选:
长 篇 小 说 肉 之 土
英文名〔《BeiJing Coma 北京植物人》〕
英文名〔《BeiJing Coma 北京植物人》〕
马 建
谨 将 此 书 献 给 我 的 母 亲 和 母 亲 们 的 中 国
自 序一九八九年四月初,北京发生了学潮,我从香港赶到天安门广场,目睹了学生们绝食求自由民主,赶来镇压的军人被北京市民堵住的场面。但五月底,哥哥摔伤住院,我就匆匆离开了北京,“六四”大屠杀的消息就是在他病房里听到的。
谨 将 此 书 献 给 我 的 母 亲 和 母 亲 们 的 中 国
自 序一九八九年四月初,北京发生了学潮,我从香港赶到天安门广场,目
当时我如被枪击中,更感到死里逃生的落魄,昏迷不醒的哥哥成了植物人,而我躯体虽活,心灵巳灭。直到有一天看他仅靠手指移动,写出了他初恋情人的名字时,我便渴望自己的灵魂也能穿过死亡在肉里复活,再去触到那股人间的温情。
三年以后,我便开始描写这部关于植物人的小说,我想把埋在肉牢里
“六四”大屠杀之后,共产党立即切断了历史记忆,记住过去就是思
在强权社会,每个人都是不能思考的弱者,但当他记住了自己的经历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年度好书推荐
《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2008年度最佳书籍
《旧金山新闻》(San Francisco Chronicle)2008年度最佳书籍“一本大师级别的小说……马建给中国人指出了一条重拾灵魂之路。
——贝尔•杨(Belle Yang)《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一本非凡之作,它对天安门事件动人心魄的描述可以与约翰•里德
——约翰•莱昂纳德(John Leonard)《哈泼斯》(Harper’s Magazine) “一本史诗般的巨作,让我们感受到小说唤起良心的魔力,并告诉我
——汤姆•库珀(Tom Cooper) 《圣路易邮报》(St. Louis Post-Dispatch)
“很有说服力……《北京植物人》让我们看到了马建的满腹热情,也
——弗朗辛•普罗斯(Francine Prose) 《纽约书评》(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附: 长篇小说《北京植物人》下载连接网站,进入后点击下载:
http://blog.boxun.com/hero/201405/majian/1_1.shtml
文章来源: http://goo.gl/7Bgu3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