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2014年2月13日星期四

陈崇正:央视的东莞扫黄报道究竟扫掉了什么?

2月9日,央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各个频道以大篇幅报道了东莞的色情行业泛滥的现状。主持人在屏幕上义正辞严地向“黄毒”宣战,质问东莞色情行业为何 “违法不畏法”。报道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东莞警方当晚出动六千警力全面扫黄,跟以往的情况类似,很多性工作者和嫖客被押着从镜头前经过,以此宣示了 某种正义力量的胜利。但网络舆论对于央视不但没有赞扬,更多是揶揄和讽刺,比如有网友戏言央视此举是因“出卖灵魂的人一般都瞧不起出卖肉体的”,网友们不 无幽默感地高喊:“央视无情,人间有爱,众志成城,东莞加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东莞挺住!”
央视十分具有道德感的舆论扫黄为什么在网络上引起的不是共鸣而是一场狂欢?网友们想挺住东莞的什么?这样一个事件究竟是新闻的进步还是退步?以前掀起过类 似的扫黄行动为何无疾而终?……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想追问的,也是许多人都在思考的。有一位知名媒体人这么点评这个事件:“央视此次暗访东莞报道引发如此大 的网络吐槽,是社会对抗与分裂的反映。义正辞严的扫黄镜头被当成体制象征,蹲地抱头的失足少女被想像成了被压迫的底层。这种对抗的隐喻,决定了央视扫黄舆 情的基本面。加上舆论对央视符号的习惯性不满,还有官场性乱象的传闻引发的民怨,借此一并爆发。”
我们撇开网民对于央视此前几次报道所产生的印象和成见,单就此事而言,央视的东莞扫黄报道,究竟扫掉了什么?
首先我们要追问: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之下,“扫黄”究竟要扫什么?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对扫黄并不陌生,通常都是一些半赤裸的男女弯腰遮面从镜头前狼狈走 过。但首先要明确,我们要扫的是不是性交易的交易方还是组织方?在香港,“一楼一凤”的性交易是不会违法的;在台湾、新加坡、日本、韩国这些国家和地区, “卖淫非罪化”已经得到充分的讨论和实施。人们普遍能够达成统一的意见是:在成人之间自愿、私密的性交易不是违法犯罪行为。或者说,这不是法律应该管的 事,而是一种道德行为,应该在道德层面进行谴责,而不应该通过法律进行惩罚。因为在成人之间自愿、私密的性交易是没有直接受害者的,它最多伤害了社会的良 好风俗。但伤害了风俗的事情太多了,比如我们就没见过警察会出面去抓小三,虽然小三和卖淫一样,都将性作为有价的商品进行买卖。
在一个文明的社会里,性应该是不带任何其他条件的,更不能拿来交易的。也就是说,你愿意跟谁分享性爱,不愿意跟谁分享自己的身体,这应是一个人自由的权 利,一种自主的选择。你可以选择更有道德感的婚姻承诺,也应该允许有一部分人做出其他的道德选择(公务员除外,因为他们手里有公权力),更应该允许千万光 棍有解决自己问题的正常途径。性爱这件事,应该是美好的,而不应该被视为污秽。“性交易非罪化”(不是合法化)应该可以被充分讨论。
鉴于此,那么,扫黄究竟要扫什么?如前所述,一个人通过使用自己的身体进行性交易是不应该被绳之以法的。但是假如有人通过组织这种行为而获利,那么就应该 被扫除。也就是说,应该扫除的是在性交易中获利的第三方和组织方,而不是作为弱势群体的性工作者。但我们从来没有在扫黄的镜头前看到组织方的负责人被押送 示众,也就是扫黄从来就没有在法律层面真正调查那些幕后黑手,这就是为何“春风吹又生”的原因。性工作者是流动的,这一批被扫掉,下一批还会到来,谁都明 白这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不会因为暴力的扫荡而消失。
我们要看到性工作者存在的社会根源,是一个社会发展不平衡所致。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女性地位的不平衡,女性教育资源的不平衡,男女性别人口的不平衡……大量的务工流动人口的性需求,这些都不是一两次扫黄行动就能根除的。
那么,央视究竟有什么失误,导致在一次本该稳操胜券的舆论讨伐之中处于被动的地位?首先是新闻的立足点问题。央视长达近半个小时的报道,并没有将性工作者 作为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进行保护,很多未经处理的镜头,很多性交易细节的披露,有煽动观众情绪和负面宣传的嫌疑。很多网友调侃道,这是在给东莞的色情行业 做免费广告。可以想象的是,狂风暴雨的扫黄之后,治标不治本,将有更多人因为央视的宣传而知道东莞,慕名而至。在迷恋于猎奇的细节披露的同时,央视对于整 个行业的利益链条缺乏有力的挖掘,未能触碰真正的既得利益者以及其中的利益分配。其次是新闻姿态的问题。新闻应该还原真相,而不应该变成道德的宣判。从记 者到编辑到主持人,试问谁内心深处真的觉得一次舆论曝光就能将全国的色情行业全部扫除?全部扫除就是合理的处置方式吗?全世界是怎么样一个现状和处理方 式?央视并未能提供一个更客观或更大的视角,让我们看到更多的真相,而只是通过暧昧的话题、暴露的镜头进行话语权的粗暴炫耀。
所以,在一次道貌岸然的宣判之中,央视的扫黄报道,借助眼下紧张无序的政治春风,扫掉的是一个媒体的悲悯情怀和专业水准,扫掉的是一座城市大部分劳动者勤 劳的光辉,也顺带将自己扫进了迎合猎奇心理、煽动暧昧情绪的垃圾堆。东莞这座以制造以著称的城市,聚集着八百多万人口,其中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之 中,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在通过勤劳的汗水创造财富。就在去年的这个时候,东莞政府曾耗费巨资拍摄了一部15秒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其目的在于宣传东莞近年取 得的成绩,为东莞正名,刷新人们对于东莞形成的负面印象,经此一役,可谓前功尽弃。不过换一个角度看,这样不花一分钱引发的关注,在人们高喊“东莞挺住” 的危机之中,不也正潜伏着更新名片的契机么?

文章来源:  http://goo.gl/soJ4wg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