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显示标签为“斯诺登”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显示标签为“斯诺登”的博文。显示所有博文

2013年11月25日星期一

学习编程 了解大数据黑暗面——后斯诺登时期数码自主愿景之三(完)


最后一点就在教育方面。「数码21」建议将程序编制纳入基础教育,其目标为培养学生的逻辑及创意思维,来解决复杂的问题,不过这个目标未免太狭 窄太个人化了。一个懂得程序编制人正在使用软件,如果他有个新想法,如何变得更好软件,而且又能合法获取软件的源始码,就可以更改程序来令程序更合用。现 在比较封闭和开码软件,不时着眼点在软件的授权费用上是不是免费。不过将来在很多人也懂程序编制时,开源软件就会带来另一方面的优势,就是用户直接改善软 件。所以在推动将程序编制纳入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入优先使用开放源码软件,才可以令学生尽享编制程序的好处。
另一方面,学习编制程序的另一个教学目标应为了解现代社会如何在信息科技的基础上运作,正如文史哲和数理化等科目一样。编制程序不只是个人的事,政 府和企业在信息科技上也拥有很有资源,上文已提到这些机构可以找出用户的朋友圈、信仰和政见等私隐的范畴的元数据 (meta data),也可以滥用元数据去操控用户。在这方面,我建议政府参考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所长伊藤穰一,在2011年十一月港大的讲座中所指,要在数学科加强统计学,程序编制中加强数据库使用。这样就可以令学生能打好数据科学的基础,了解政府和企业当握了大数据技术,对一般市民的私隐会有什么影响。
最后斯诺登事件无论在互联网的发展和国际外交层面上也是一件极大的事件,香港作为斯诺登事件中的最重要城市,如果我下一代对此无知,如果外国朋友问 到,实在贻笑大方。况且斯诺登事件能令学生明白私隐的重要性,也要教导学生用自主和公开来保障自己的私隐。在推动电子学习和程序编制中,也要对斯诺登事件 作出回应,要优先使用开放源码软件,来示范自主和公开的重要性。如果教育局在斯诺登事件发生后仍然鼓励学生使用美国出产的云端服务而没有后着,学生在其一 生中如果透过使用这一间公司的云端服务,而让美国得到对香港或中国不利的情报,到时有人把责任算在教育局头上,教育局又如何能解释? 我们要对下一代的权利着紧,不要再出现斯诺登事件。
建议一览
自主
- 香港政府必需更重视保安及私隐问题,要增拨款项在香港的数码基建上加强保安,并资助中小企去加保强公司的信息保安和保护私隐。
- 香港政府因为自主的理由要优先使用开放源码软件,以减少被其他国家的操控的可能性。
- 香港政府可以原用2004数码21中对开放源码软件的做法,对云端服务替代平台计划的开发和服务供应上提供拨款资助及其他支援措施,好叫市民可以转用安全的、以开放源码为自的云端服务。
公开
- 建议在数码21中列明政府要公布信息透明报告,并协助本地互联网有关的公司制作信息透明报告,令市民可以有效监察政府,如何将基本法第三十条落实,令云端服务客户安心。
- 建议扩大提供公共资料的范围,开放现在要付费的资料,令社会得益。
- 在提供公共资料时的授权条款,要跟国际的做法接轨,令各地的资料可以更容易被互相比较。
- 香港政府应该签署并执行「通讯监控与落实人权的国际原则」(International Principl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 Rights to Communications Surveillance) 。
- 因为企业也拥有大量的个人资料,建议政府同时也要监察和规范企业,在企业层面也要推公开信息透明报告和签署并执行「通讯监控与落实人权的国际原则」等。
教育
- 在推动程序编制纳入基础教育时,要优先使用开放源码软件,令学生了解可以自行改善自自己正在使用的程序。
- 在推动程序编制纳入基础教育的同时,要在数学科加强统计学,程序编制中加强数据库使用。这样就可以令学生能打好数据科学的基础,了解政府和企业当握了大数据技术,对一般市民的私隐会有什么影响。
- 将斯诺登揭密事件,纳入基础教育当中,令学生明白私隐的重要性,也要教导学生用自主和公开来保障自己的私隐。
- 在推动电子学习和程序编制中,要优先使用开放源码软件,来示范自主和公开的重要性。
后记
作之一个IT人,写本文实在不容易。记得斯诺登事件刚发生时,社会各界突然对计算机系统失去了信心。正如一个医生面对一个患有重病的病人,当然是以安慰为 先。不过斯诺登走了后,事情其实继续发展,只是在香港没有上报纸头版。正如那个医生,也要慢慢把消息,解释给病人,鼓励他要努力治病。香港得罪了美国国家 安全局,监察更厉害的可能性较高,作为IT人,不应对此事不闻不问。
香港业内大多人是跟着美国大IT公司搵食,出计算机必装Microsoft Windows和Office,大数据库project必用Oracle。不过我们的客户如果因为这些软件出事,我们除了表示无奈,是否应早点指出这些问 题?本文中建议,由政府牵头,走出自主和公开之路,就更能保障客户。香港在斯诺登事件上,叫斯诺登走不洽当,但至少没有向美国低头。不过商誉是要努力维持 的,如果有一天香港的云端服务被发现在斯诺登事件后没有防避,我们会否会流失更多的商机?

文章来源:  http://goo.gl/bxh5rl

远离中国防火墙 建立透明开放的政府——后斯诺登时期数码自主愿景之二


独媒特约报导)要令香港的云端服务客户安心,除了要防止国外的入侵和监控,也要确保香港互联网远离中国的防火墙,并营造一个透明、开放的政府。
「数码21」要加强落实基本法第三十条:「香港居民的通讯自由和通讯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公共安全和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有关机关依照法律程序 对通讯进行检查外,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居民的通讯自由和通讯秘密。」 要保障香港人的通讯自由免被侵犯,互联网的管治应该透明化。
透明化的互联网管治
根据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和谷歌合作推出〈香港信息公开报告〉,过去3年,本港多个政府部门要求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提供用户个人资料逾14,000次,不少是无法庭命令而供应商自愿合作。莫乃光议员曾向政查询更详的资料,不过得到的不多。
在斯诺登事件之后,美国政府和科技公司挽回人民和国际信心的主要方法,就是公布信息透明报告(Transparency report)。故此,「数码21」中应列明政府要公布信息透明报告,并协助本地互联网有关的公司制作信息透明报告,令市民可以有效监察政府,避免政府部 门和执法机构在没有充份理由下,审查互联网的内容及侵犯用户的言论与通讯自由。
此外,在落实基本法第三十条时,政府应确保在执行「公共安全和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时,执法机关要「依照法律程序」才能对通讯进行检查。
保障私隐权
在斯诺登事件后,国际近400个公民社会团体,已向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提出「通讯监控与落实人权的国际原则」(International Principles in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 Rights to Communications Surveillance),提出13个政府要准守的原则,当中不单要求执法部门要有必要和充份的理据才能进行监控,并要设立一个独立的司法机关去把关,确保所有的监控是必要、有特定目标,并会在调查后销毁。
香港政府应参考这份国际公民社会提出的约章去制定保障互联网用户私隐和通讯自由的机制,令云端服务客户知道,除非在十分充份条件下,客户的资料是不会被执法部门监控。
除政府外,很多企业也拥有大量的个人资料,由于「数码21」咨询文件里提出要重点发展大数据分析技术,然而,用户在互联网活动的元数据 (meta data),很容易透露用户的私隐、朋友圈、信仰和政见,这些均属于私隐的范畴,要加以保障。故此,政府要监察和规范企业行为,防止企业滥用元数据去操控 用户,令它们明白企业的社会责任也要包括人权,应定期向用户提交透明报告,保障用户的权利。
开放政府让市民议政
机制和规范之外,更重要的是建立更开放的政府,让市民参与政策讨论,这次「数码21」的咨询文件也提到要「广泛提供公共资料」,方向正确。然而,一 直以来,香港政府并未能真正落实部门的「公开信息守则」,香港记者协会一直大力批评,要做到公开透明,一定要通过《档案法》和《信息自由法》,以释放更多 的公共资料,丰富公共讨论。
世界银行的开放政府数据工作小组,就发展了一套资料评估工具(Open Data Readiness Assessment Tool) 去评估机构的开放性,该文件建议政府把16类资料开放给公众使用,其中一项是地理空间如地图等的资料 (Geospatial information),但目前公众要获取这方面的资料,大多是要付费的。政府的信息,理应属于公众的,在未数码化的年代,要取得资料,需要成本(如人 手查取和影印),在新的数码年代,而政府库房又年年有余,更应该市民免费取得信息,做到咨询文件中定下「开放公共资料, 供大众广为使用, 可开拓有利可图的商机,并为社会带来禆益」的目的。
在文件授权方面,香港政府可参考美国政府放弃大部份的政府的版权,把政府文件放入共公领域 (Public domain) 或澳洲政府把文件以共享创意署名条款(CC-BY)公开。这样就可以跟国际的做法接轨,令各地的资料可以更容易被互相比较。
编辑:林蔼云

文章来源:  http://goo.gl/2urPXi

以开源破垄断 创自主空间——后斯诺登时期数码自主愿景之一


(独媒特约报导)「数码21」是香港政府官方的信息科技策略,九月份开始了2014年新版的咨询,提出「智慧香港、智优生活」的愿景,内容包括四个策略重点:「善用科技 提升潜能」、「发挥优势 拓展产业」、「贯通信息 利便市民」、「激励创新 成就未来」。不过文件却没有提及今年轰动IT界的斯诺登揭密事件,给人落后于形势的感觉。
信息自主
自斯诺登事件后,不少国家或美国之外的公司,也计划不再使用在美国的云端服务,搬至如瑞士没有跟美国签订分享数码情报的地方。
香港在斯诺登事件中,没有向美国屈服,亦没有跟美国分享数码情报,大可吸引世界上的客户来使用香港的云端服务。不过要客户更安心,香港在信息系统上必须要自主,才能保障客户的资料,令信息行业有更大的发展。所谓的「自主」就是可以对自己的信息系统有最大的控制。
加强通讯安全 防止系统垄断
斯诺登在港期间曾透露位 于香港中文大学的「互联网交换中心」(HKIX)曾被黑客入侵,令人担心香港互联网的保安问题。在「数码21」的文件,政府有「云端保安及私隐工作小组」 来回应保安事宜,但这措施是否有足够保障企业通讯安全及个人的私隐成疑,我建议在香港的数码基建上增拨款项加强保安,也要资助中小企去加强公司的信息保安 和保护私隐。
此外,软件的保安也是重要的一环。微软不只一次传出其作业系统可能设有「后门」,以便美国情报人员利用搜集讯息。有立法会议员曾提出,香港是否可以 自行研发技术?这个可行性不大。不过,香港大可使用由不同国家、企业和团体一起研发的公开技术来提高自主性,防止垄断而造成的安全问题。因为这些技术在不 同地点开发,改动也是公开的,所以没有一个政府可以强迫某些个人或某家公司在软件中加入「后门」,让政府获取用户资料。其中一种合乎这些条件的软件类型, 就是开放源码软件 (Open source software)。
建立本地开源团队 服务本地用户
「数码21」在2004和2008也提出在不同方面推广开源软件,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计算机市场的发展,开源软件在过去几年越来越普及,而这些软件在 保安上并没有跟封闭的作业系统有很大差别。可惜在2014「数码21」咨询文件中,没有再提开源软件。在确保信息自主的前提下,我建议要优先使用开源软 件,并加快把旧的系统更新为开源的版本,以减低被其他国家的操控的可能性。
在云端服务的软件发展上,如果美国在几年内也未能令国际释疑,香港政府应该积极推动发展开源的替代平台,令市民能有他选。譬如说,Diaspora 这开源社交媒体, 就能成为Facebook 的替代计划,香港政府大可沿用2004年「数码21」的做法,资助这类计划的开发,让市民能转到更安全的云端服务。当这些计划能在香港建立开发团队,香港 的用户就更容易影响计划的发展方向,相反,其他云端平台如Facebook,绝少理会本地用户的需要和诉求。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而是中国经济发展对外的重要出口,必定成为美国数码监控的对象,上述的改变并不容易,但要确保自主,一定要建立多元的软件环境,防止单一化和垄断带来的保全威胁。
编辑:林蔼云

文章来源: http://goo.gl/9Pr9vc

2013年11月3日星期日

斯诺登公布间谍秘密术语 全球五国免于美监控

流亡海外的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陆续公布了机密文件,指出美国监听了全球近30多个国家首脑政要的手机,引起轩然大波。而媒体也通过公布的机密文件,总结了英美常用的一些间谍术语。

综合媒体10月28日报道,流亡俄罗斯的斯诺登(Edward Snowden)最近陆续爆出美国监听多国首脑政要的手机,引发了美国全球性的外交危机。与此同时,根据斯诺登披露的一些机密文件,一些间谍术语也公布于众。

1.“奔牛”(Bullrun)或者“边山”(Edgehill)

这种用于修改密码的后门安插项目,在美国被称为“奔牛”,在英国被称为“边山”。斯诺登披露的文件指出,美国国安局及其伙伴除了利用“暴力搜索”的算法逐 个寻找正确的密码,还盗取口令,并且从信息公司那里获得密码技术,以使情报部门通过“后门”获得至今依然被用户视为安全的个人资料。文件显示,每年花在这 些项目上的钱至少有1.82亿欧元(约合2.51亿美元)。

2.“五只眼”(FiveEyes)

“五只眼”情报联盟由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组成。这些国家的情报部门分享所有信息,并承诺互不监控。

3.数据和元数据(data about data)

美国国安局及其伙伴获取的情报分为数据和元数据两个等级。除了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美国情报部门还获取元数据。元数据能够描述通信的来源、目的地、规模 (例如短信长度或通话时间)和时间。根据元数据,可以绘制出一张涵盖目标对象经常活动区域的地图,因此元数据比数据更加重要。

4.对象国

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美国国安局及其盟友按照重要性高低将对象国分为5个等级。最高等级包括美国最担心的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朗等国。欧盟的贸易和对外政策被排在第三等级。而西班牙和意大利位居最后一等。

5.“棱镜”

美国国安局及其伙伴通过“棱镜”计划进入谷歌公司、微软公司、脸谱公司和苹果公司等网络巨头的服务器。据斯诺登披露,这些公司都曾在华盛顿付费的情况下与美国合作过。

6.“滕波拉”(Tempora)

英国情报部门通过“滕波拉”计划从传输全球大部分通信的光纤电缆中截获大量数据信息情报。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光纤电缆中,有两条来源于英国:联接欧洲和北美的跨大西洋光缆;联接欧洲与中东、印度、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的光缆。

7.UTT

UTT是UnifiedTargeting Tool的英文缩写。美国中情局利用这个软件程序来选择监控对象。情报分析员无须知道监控对象的名字,只要输入一个地缘政治范围及其特征,例如是一个外交人士。该软件还可以根据电子邮件、脸谱网站用户等条件进行筛选。

8.XKeyscore

XKeyscore是一个基于全球700台超级电脑的计算机系统。它能通过元数据,搜索和分析电子邮件、用户的数字通信和上网记录等。有用的信息能在服务器中保存5年,而无用的信息24小时之内就会被清除。


文章来源: http://goo.gl/l42HC7

2013年7月15日星期一

斯诺登声明全文:每个人都负有国际义务 超越对国家义务服从

我深信1945年纽伦堡审判时宣布的法则:“每个人都负有国际义务,它们超越了对国家义务的服从。因此,为防止危害和平与人性的罪行发生,公民个人负有的责任和义务可以与国家法律相抵触。”
中新网7月13日电 美国“棱镜”计划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7月12日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与多家人权组织代表举行会谈,透露其下一步行动计划,并向俄罗斯申请临时庇护。“维基解密”网站7月12日也刊登了斯诺登面向各家人权组织发表的声明,以下是声明全文:
  大家好,我叫爱德华·斯诺登,就在一个多月之前,我还有家庭,我的家安在天堂般的乐园,我的生活相当舒适惬意。我还可以不用任何授权,就可以在任何时间,搜索、截取以及审阅任何人的通信信息。我拥有这种能力。这是一种能改变人类命运的力量。
  这也是对法律的严重侵犯。我的国家——美国宪法第四和第五修正案、“世界人权宣言”第12条,以及众多法规和条约都明令禁止这样大规模、无孔不 入的监视系统存在。虽然美国宪法将这样的项目列为非法,但美国政府认为,在世界不允许发现的、秘密法庭的裁决下,某种程度上可以使得这种非法的事情合法 化。这些裁决真正腐蚀了正义最基本的概念——什么事是被视为是必须要做的。(即使)通过秘密法规,不道德的行为也不能成为有道德的行为。
  我深信1945年纽伦堡审判时宣布的法则:“每个人都负有国际义务,它们超越了对国家义务的服从。因此,为防止危害和平与人性的罪行发生,公民个人负有的责任和义务可以与国家法律相抵触。”
  据此,我做了我认为正确的事情,并掀起了一场纠正这种错误行为的行动。我并未汲汲于名利。我并未寻求出售美国机密。我没有与任何外国政府合作以 保证我的安全。相反地,我把我知道的事情面向公众公开,因此我们所有人可以在光天化日之下,讨论影响着我们所有人的事情,我向这个世界寻求的,是正义。
  决定向大众公开影响我们所有人的间谍活动,关乎道德抉择,需付出高昂的代价,但这是该做的事情,我不会为此遗憾。
  从那时起,美国政府和情报部门试图拿我“杀鸡儆猴”,警告所有其他可能会说出我所说事情的人。我的政治表现使得我成了被追猎的对象,成了无国籍 人士。美国政府把我列入了禁飞名单。它在法律框架外要求香港将我遣返,这是对国际法“不推回原则”(non-refoulement)的直接侵犯。美国政 府对所有帮助维护我人权、尊重联合国庇护制度的国家发出威胁。为了一个政治难民,它甚至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手段,命令其军事盟友迫降拉美国家总统的专机。这 些危险的步步升级的手段,不仅是对拉美国家尊严的恐吓,也是对所有人、所有国家都享有的基本权利的恐吓,是对希望在免遭迫害中生活,寻求并享受庇护权利的 人的恐吓。
  然而,即使是在面对这种具历史性的、不相称的侵略行为时,世界多国仍为我提供支持和庇护。这些国家包括俄罗斯、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和尼加拉瓜, 而厄瓜多尔是第一个挺身而出对抗这种以强凌弱、侵犯人权的行为的,我对此表示感激和尊敬。在恫吓面前它们拒绝原则上的妥协,它们已经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我 打算先后前往这五个国家,以深表我对这些国家的领导人以及人民的感激。
  我今天宣布,正式接受所有在我提出请求后,愿意提供支持或庇护的国家,包括那些未来可能应我申请提供支持的国家。例如,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正式 批准对我进行庇护,我已经正式成为“政治难民”,任何国家都没有立场去限制或干涉我接受庇护的权利。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西欧和北美一些国家的政府已 展现了游离于法律外行事的意志,而且这种行事方式现在仍在继续。这种不正当的威胁使得我无法飞赴拉美并接受庇护,拥有大家都享有的基本权利。
  这些强国希图采取超越法律的手段,威胁到了我们所有人,一定不能让其成功。因此,我请求你们提供帮助,从有关国家的安全通道前往拉美。我也请求俄罗斯提供政治庇护,直至这些国家批准我合法地旅行。我今天将向俄罗斯提交申请,并希望它会被顺利地接受。
  如果大家有任何问题,我将回答我所能回答的。
  谢谢。
文章来源:http://goo.gl/Zy2bC

2013年7月6日星期六

截获绝密情报, 美国暴力迫降玻利维亚总统座机!

疑挟带斯诺登 玻利维亚总统专机竟被迫降
  玻利维亚2日表示,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Evo Morales)座机在从莫斯科返国途中,迫降维也纳,因相关国家「毫无根据地怀疑」他的座机挟带了美国揭密者史诺登(Edward Snowden)。奥地利外交部官员证实证实这一消息,并表示莫拉莱斯目前人在维也纳机场,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承包公司前雇员史诺登不在他的座机 上。
  莫拉莱斯上周末到俄罗斯访问,并在莫斯科表示,他将考虑史诺登的庇护请求。
  奥地利外交部发言人沙伦贝格(Alexander Schallenberg)告诉法新社,「莫拉莱斯总统3日清晨将离开,飞往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La Paz)」。他表示,他不知道莫拉莱斯的座机为何降落维也纳机场。
  玻利维亚稍早表示,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座机在从莫斯科返国途中,迫降维也纳。玻利维亚外长丘克万卡(David Choquehuanca)说,葡萄牙和法国突然取了消空中通行许可,不准莫拉莱斯座机飞越领空。「他们说,是由于技术问题,但是在获得一些当局解释后, 我们发现似乎是『一些毫无根据的怀疑」,认为史诺登先生可能在机上。我们不知道是谁编造这则谎言。」
  美国国务院2日表示,为让史诺登回美国受审,美国的确对他可能中转或最终目的地的国家进行沟通。国务院发言人萨琪(Jen Psaki)2日在例行记者会中表示,美国为了让史诺登返美受审,连日来已对其可能过境或最终目的地的许多国家进行沟通。萨琪不愿指明美国曾与哪些国家接 触,仅表示此事已进行多天,美国是向各国说明史诺登已被控洩露国家机密,美国当然希望见到他被送回国受审。
  虽然史诺登的护照已遭註销,他仍是美国公民,但很难在没有有效旅行文件的情况下离开莫斯科。俄罗斯当局至今也未允许史诺登入境萨琪指出,史诺登被美国法院控以多项重罪,护照应当被註销,「但他还是美国公民,欢迎他回到美国面对司法」。
  针对外界质疑美国已向各国施压,不得给予史诺登庇护。萨琪表示,美国的确以各种外交管道向一些国家沟通事件的重要性,以及为何需要史诺登回国受审的理由,这些理由也都对外公开说明过,美国并未对其他国家施压。
  史诺登申请政治庇护似乎已走投无路,据悉他曾向俄罗斯提出庇护申请,但因不愿接受普亭总统要求他不得再洩露美国机密的条件,而撤回庇护申请。
媒体大骂:拦总统专机 白宫虚伪 欧洲无耻
  玻利维亚总统专机从莫斯科回国途中,由于斯诺登被怀疑藏匿其中,结果突遭法意葡西等欧洲国家阻挠进入领空。事件引起拉丁美洲各国怒火。南美洲国家联盟决定召开紧急会议,誓要向昔日的欧洲殖民入侵者讨公道,玻国则表示将向联合国投诉。
  未必违规 外交失礼
  玻国要指控法葡等国违反国际航空法,也许并不容易,因为国际航空法律专家穆里根(John Mulligan)指出,国际协议虽允许民航机毋须每次向当事国申请便可飞越领空,但政府飞机(无论是载覑总统,外交人员还是导弹),在进入别国领空时, 确须先获对方批准,因为这牵涉到当事国的国家主权。但法葡等国的做法,在外交上显然极度无礼,理应受到谴责。
  不过,更可圈可点的是,面对玻利维亚指控美国是幕后黑手,白宫的反应却是不予置评,未作否认。
  尽管美国总统奥巴马日前才声言,「没必要出动军机去捉拿斯诺登」,但根据《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今次阻挠进入领空事件,实令人怀疑奥巴马又一次 虚伪地说一套做一套,华府实际正悄悄穿针引线,只要斯诺登一逃出莫斯科,就随时开动一场针对他的国际大缉捕,而一众欧洲盟国也甘于充当配合华府的「鹰 犬」。
  《华邮》指出,国务院发言人日前已直言,有接触全球一系列国家,凡是斯诺登有可能过境的国家,都在联络之列,「虽然法意西葡政府都未有承认,行 动是出自美国的意思,但从他们所发表的含煳其辞阻挠口实,以及奥地利当局据报曾派员登上莫拉莱斯总统专机搜查,都显示欧洲一些盟国被美方说服,协助追缉斯 诺登」,尽管斯诺登才刚大爆了美国对欧洲的秘密监控间谍活动。
  为求捉人 宁枉勿纵
  欧美今次阻拦玻国总统专机,虽然「中空宝」未截获斯诺登,但这亦反映美国为求捉住他,有杀错无放过,即使引发外交风波也在所不惜。在斯诺登协助 下爆料的《卫报》专栏记者(Glenn Greenwald)便撰文痛斥法西葡等国,一边容许美国中情局不见得光地将绑架得来的所谓「嫌疑恐怖分子」,安排专机经由其领空乃至当地机场暗中送往秘 密拘留营,另一边却不准堂堂民选总统的专机飞越领空,而理由更是要防止一位揭弊者引用已获国际法确认了上百年的寻求政治庇护权利,成功逃往拉美。
  美国及其欧洲盟友这种做法,不仅毫无道理可言,更是粗暴流氓所为,也无怪勾起了拉美诸国对昔日欧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愤怒。

文章来源:http://goo.gl/7PNuO

2013年6月18日星期二

斯诺登个人是不是道义上的英雄?

导语: 2013年6月,前中情局雇员斯诺顿揭露美国的一项机密监控项目,引发外界担忧美国政府擅自获得公民电子通信记录、危害全互联网的隐私安全。舆论对斯诺登 的评价有正反两种观点:或是褒扬斯诺登为揭开政府非法黑幕的英雄,或是谴责其为擅自泄露雇主机密、扭曲事实污蔑政府的合法行为。

正方:斯诺登自己和支持者称他是为美国人民的公义而揭露政府恶行的英雄,“余生无法与家人联系”,亲友处于危险中

对于那些认为国家安全局已经超越法律权限的人来说,斯诺登是一个勇于发声的英雄。美国政府问责项目的主任杰斯林•拉达克女士说:“我认为他是一个检举不法 的告密者,他为美国人民采取了勇敢、周密和冒险的行动。我无法想出对一个英雄更好的定义。”拉达克认为,斯诺登泄露的国安局数据挖掘项目侵犯美国人民的隐 私,它已经超越了2008年外国情报监视法案和爱国者法案的限度:“显然这已经违反了法律,他揭露的信息,绝对是公开了大量的浪费、滥权和公然违法的行 为。”斯诺顿在接受《卫报》采访时,向记者诉苦:“我担心的最主要问题就是他们(美国政府)找上我的家人、朋友和伙伴,以及任何与我有关的人。我在余生中 都将面临这样的情况。我将无法与他们联系。政府将对任何认识我的人采取主动措施,让我生活在黑夜里。”。

反方:作为一个高中肄业生的斯诺登能被授予一个年薪十二万美元的工作,当时已经清楚地了解了工作内容及附属的保密道德义务,背诺毁约绕过正常机制泄露雇主秘密为公私道德不容

对于那些认为这是一起雇员出卖雇主事件的人来说,斯诺登在公私道德上都是不合格的人。《纽约时报》专栏作者大卫•布鲁克斯在文章中提到,斯诺登并不是自称 的那样热爱家人朋友:“《华盛顿邮报》道,最近几年他没有定期去看望他的母亲。当他在夏威夷的一个邻居向他介绍自己的时候,他直接打断了他并明确的告诉他 自己不想建立邻居关系。”而且违反了一个雇员应有的基本诚信和职业道德:“他违背了诚实和守信原则,这是所有合作活动的基础。他曾经做过明确的和无保留的 誓言要尊重他被授信的信息的隐秘性。结果,他违背了自己的誓言。”“他背叛了自己的雇主。博思艾伦公司向一个高中辍学的人提供职位,还有12万美元的薪 水。但他违反了对所有促他成长的人要有尊重的原则。”
即使在公民美德上,斯诺登也被认为不合 格:“他背叛了宪法。宪法的创立者并不想建造一个这样的合众国,在那里某些29岁的独狼可以单方面决定披露哪些机密。斯诺登的任性让他绕过负责的代议制民 主体制,而把自己的个人偏好放在首位。”“在泄密之前,人民会希望他们能够进行严密的自我深思,并强迫他们面对各种不做此决定的阻碍:信息是不是足够重大 以致于值得去违背誓言、绕开固有的决策机制。但是通过至今媒体报道的他的言行来看,斯诺登只在意数据挖掘的危险,而完全忽略了他自己的背叛行为,以及他这 样做给社会安排和无形的将我们整合在一起的社会纽带所带来的伤害。” [详细 ]
 

斯诺登称“香港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抵抗的住美国政府独裁,而又真正自由的地方”。


“棱镜”项目是不是美国政府非法侵害公民隐私

 
     

正方:“棱镜”项目是美国情报机构无搜查令就胁迫企业配合刺探公民隐私,泄密的斯诺登以个人行为捍卫了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

支持斯诺登爆料的人认为,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棱镜”数据挖掘项目、联邦调查局要求网络公司配合等事违反了宪法“法院未开具合理搜查令状时,政府不得搜查、 检看公民人身财产”的第四修正案,斯诺登的泄密捍卫了宪法尊严。前共和党参议员罗恩•保罗说:“第四修正案是非常清楚的。我们的人身、住房、文件和所有相 关事物都应该受到宪法保护,签发搜索令必须要有合理的事实依据才行。现今我们的政府秘密地运转着,想要索取关于我们隐私的一切,却没有任何事实依据或搜索 令。”现任肯塔基州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表示,“这是一个对美国宪法的全面攻击”,他已经准备好将国家安全局和秘密监视系统告上联邦法庭。而民权组织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已经将国家安全局告上法院,他们控诉国家安全局的秘密监视系统严重侵犯宪法第四修正案条文。

反方:“棱镜”项目是基于情报法庭法官批下的延期搜查令,这才获取了国内可疑电话号码等的使用的次数、时间、频率等记录,电话号码使用记录在1979年被美国最高法院判为非隐私内容,而国内公民电话的具体内容没有被截听

反对斯诺登泄密的人认为,这次事件是美国 公民在破坏一次法官依法批准、政府合宪执行的正常执法活动。斯诺登在泄密时提到9家网络大公司配合美国政府提供用户的登录、使用记录等,但唯一有确凿佐证 的是一份让威讯公司向国家安全局提供电话号码使用地点、频率、通话时长等记录的法庭判令。按美国专栏作者查尔斯•A•沙诺称,这份判令是基于《外国情报监 视法》成立于1978年的外国情报监视法院的联邦法官们做出的。法官罗杰•文森曾签署判令,对要求威讯公司提供电话记录的法庭指令进行延期。他把数据收集 加上了一个时间限制来确保行政问责,同时发出了一份保密指令来保护国家安全。
如果美国政府不截取国内特定通话内容或对特定电话监听,只获取电话号码使用地点、频率、通话时长记录的话,并非违反宪法第四修正案。美国《华盛顿邮报》专 栏作者马克•蒂姆提到,美国最高法院在1979年判决“史密斯诉马里兰州”案时,因为电话用户已决定和电讯机构分享在何地、有几次、拨出哪些号码这些信 息,判定电话号码使用记录不属于有合理期待的隐私、不受宪法第四修正案保护:“政府绝不能擅自拆开公民的信件,但可以阅读、记录信封上的邮编地址。”如果 要听取任何特定通话的内容,或对特定电话安放监听装置,美国情报机构必须在法官处获取更加具体的判令,这一次政府就要出示足够合理的依据以满足第四宪法修 正案的严格标准。否则通话证据不能被用于指控通话者。 [详细]
 

NSA方面自辩:未曾在无搜查令状时监听特定电话内容。


“棱镜”项目的存在是不是美国政府秘不示人的黑幕

 
     

正方:美国人对政府刺探活动的存在一无所知,被“老大哥”蒙在鼓里监视

支持斯诺登的人认为他揭露了美国政府隐瞒多时秘不示人的绝对黑幕。“棱镜”项目被指参与“棱镜”项目的互联网公司——谷歌、Facebook、微软及雅虎 纷纷向美国政府提出呼吁,要求给予国家安全调查更大透明度,将针对互联网用户的信息收集的性质及内容范围公诸于众。美国不少媒体以讽刺的方式表示了初知真 相时的不满。《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的讽刺漫画中,一个男子在看新闻,头条是“美国监控数百万民众电话数据”。旁边的老奶奶则很淡定:“太好了!政府知 道我生活里的每个小细节……问问他们,我眼镜忘在哪里了?”

反方:美国政府将“棱镜”项目等信号侦查活动在2011年底至2013年22次向国会披露,从参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到普通议员都确认了政府的电子侦查是几乎国会内所有人都知晓的事,参院情报委员会主席且称不反对公开听证

批评斯诺登的人则认为,“棱镜”项目不向所有人公开是因为不能让敌人 摸清底细,但代表美国人民的所有国会议员均已知情。泄密事件发生后,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自2011年10月至今,美国国家情报主管和司法部长向参众两 院的司法委员会、情报委员会就针对非美国公民的信号情报监视活动进行了22次听证会或简报。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黛安娜•范斯坦也确认了这一点,并称她主 导的委员会确保了所有参议员都能获取有关信息,且称不反对以后举行相关的公开听证。其他普通议员也的确得知了情报部门的监听项目,其中一些人,例如科罗拉 多州民主党参议员马克•尤德尔和俄勒冈州民主党参议员罗恩•怀登,都在斯诺登事发前就对数据采集的范围感到不安并公开表达了异议。[详细]
 

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黛安娜•范斯坦确认了国会对监听项目完全知情。


“棱镜”项目有无攻击全球网络

 
     

正方:美国国家安全局对全世界的网络设施进行了数万次攻击,全世界人民的网络自由被侵害

支持斯诺登的人称美国情报部门的作业“摧毁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基本自由”。香港《南华早报》6月12日刊登了一篇对斯诺登的专访,斯诺登称美国国家安全局从 2009年起一直在入侵香港和中国大陆的电脑。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超过6.1万次黑客入侵。中国国内媒体在引述这一专访时纷纷称“美国政府攻击世界网络 设施”。

反方:美国宪法只保护美国公民不保护全人类,美国政府获取他国公民信息虽不友好但是正常的情报作业,并且情报搜集过程中只要没阻碍扰乱他国网络正常运转就不算攻击

但美国前司法部长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称:“美国宪法不是和全人类签订的国际条约,它只保护美国公民。”而美国政府刺探他国公民的隐私并非“攻击”。美 国国内法定义“网络攻击”是根据1998年国防部文件定义:“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而采取的干扰、拒绝、降格或摧毁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信息、计算机和网络本 身的行动。”国际法惯例认定的网络攻击要么是造成了人员死亡或财产毁灭,要么是带来了个人或机构的活动不便或经济损失。若是没有影响系统功能或信息流的情 报搜集,并不被认为是网络攻击。[详细]
 

数据挖掘不等于网络攻击。

 
对斯诺登泄密事件的评价,持不同价值观者重视的价值维度不同,自然容易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http://goo.gl/YmiW9